写作心理想法

舞动D559【去甚奢泰】vs《道德系巠》共学-Part II 2

2024-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水沐由之

舞动静心打卡D3/R81(每轮7天·第81轮第3天/总第559天),当日动态静心打卡完成✅,暨简书码文打卡D1219天。➡️

《道德系巠》共学 之 第29章

【原文/金句】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歔(xu:一声)或吹;或强或赢 ;或挫或隳(hui:一声)。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

君主想要治理好天下却又按照个人意志去采取行动,我将会看到他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天下这个神圣的器物,是不可以按照个人意志去治理的。【随心所欲地去治理天下的君主,一定会搞乱天下;想把天下据为己有的君主,一定会失去天下】。

所以事情往往如此:本意也许是想走在前面,结果可能反而落在后面;本意也许是想轻轻哈气为物取暖,结果可能因为吹气太快而使物变凉;本意也许是想强壮,结果可能反而变得瘦弱;本意也许是想稍微减损一点儿,结果可能是全部毁掉了。因此圣人【去掉那些极端的、过度的、过分的言行和欲望】。

【金句详解】

【去甚、去奢、去泰】:去掉过分的欲望和言行。甚、奢、泰,都是指过分的言行、欲望。老子主张“去甚、去奢、去泰”的原因,就是担心过度的言行会造成“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的结果。

【故事时间】

关于用力过度而事与愿违的例子,历史上很多。东汉的帝王师桓荣在奏章中讲过这样两个典故:

昔乐羊食子,有功见疑;西巴放麑,以罪作傅。(《后汉书·桓荣列传》)

【典故一】乐羊食子,有功见疑

战国时期魏国将军乐羊率兵进攻中山国,中山国就把在中山做官的乐羊的儿子烹作肉羹,并派使者送给乐羊一杯羹。

乐羊为了表示自己攻占中山的决心和对魏国的忠诚,就吃了这杯羹,最终攻下中山,为魏国立了大功。

然而此后魏王君臣再也不信任他了,认为乐羊“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韩非子·说林上》)。乐羊在表达忠心时有些过度,所以这片忠心未被接受。

【典故二】西巴放麑,以罪作傅

“西巴”是指鲁国贵族孟孙的部下秦西巴。有一次,孟孙打猎,抓到了一头小鹿,让秦西巴把这头小鹿带回去。

一路上,小鹿的母亲紧紧跟随,不停地哀叫,秦西巴实在不忍心,就放掉了小鹿,让它们母子团圆。孟孙知道秦西巴私自放走了自己的猎物,大怒,当即赶走了秦西巴。

三个月以后,孟孙又恭恭敬敬地把秦西巴请了回来,让他当了自己儿子的师傅。

别人问孟孙为什么提拔一个有罪的人,孟孙回答说:“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孟孙的意思是:他连头小鹿都不忍心伤害,他会忍心伤害我的孩子吗?

所以说“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韩非子·说林上》),其主观行为和客观效果也不相同。

我是水沐,过于强调聚焦目标,反而容易忘记自己的【中正与初心】,在道的层面上,一如排列中的【整体、秩序和平衡】被破坏后的过度补偿和反噬。

回到核心,以终为始。困惑犹疑时,就来问问几年后的自己能否为今日的选择、当下的所为而后悔,还是骄傲。

所以,今天的问题将会是——

【提出问题】

你会偶尔或常常陷入自恨与纠结中吗,同时你曾经穿越的经验又有哪些呢?欢迎留言分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