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射日的历史含义——后羿与有穷的关系

2023-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已锁定

羿之所以能战胜这样多的民族,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善射。

据《说文解字》,“羿”一名的涵义便是说它有善射的本领。

“羿”是从“羽”之字,“羽”代表箭上的羽翎,所以有人释“羿”为“箭乘风而疾”。

善射不仅意味着一种战斗力,而且意味着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因此,与“夷羿作弓”的传说相伴随,羿获得了“有穷”这一国号。

“穷(窮)”是从“弓”得声之字,“有穷”的涵义就是“有弓”。

孙作云《后羿传说丛考》曾根据“古代国君之名往往与国号同意”的现象,判断羿的国号为“弓(窮)”、界的名字为“箭(羿)”,“合国号与人名正是弓箭二字”。

这就是说,羿民族是因为发明弓矢而成为一个强大的民族的。羿民族东征北战,“恃其射也,不修民事”,后来虽亡于夏王少康和帝杼,但终究成就了一代霸业。

有穷民族登峰造极的时代,正好是商民族建国的前期。

既然这时候的鸟崇拜已经开始了以戴辛、戴戈、戴己形象为标志的武器崇拜的阶段,那么可以说,弓矢的发明、“有穷”观念的产生,也是这种鸟崇拜得以发生的重要条件。

这个建立了一代霸业的有穷国,不言而喻,在历史上是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的。

从各种历史资料中,我们可以钩稽出构成它的发展历程的若干重要事件:

(一)有穷国之建国。

羿民族自山东北部出发,先是迁居于河南滑县一带,然后进军夏王朝的腹地——河南洛阳,建立了有穷国。他们推翻了夏王太康,将其族人驱赶至洛水以北。后羿领有夏地夏民,遂取而代之为夏王。

《水经·河水五》“大河故渎,…西流径平原鬲县故城西”注引《地理志》:“鬲津也…故有穷后羿国也。”(按平原在今山东北部)。

《左传·襄公四年》:“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杨伯峻注:“鉏,今河南滑县东十五里。穷石,即穷谷,在洛阳市南。”

《史记·夏本纪》:“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集解引孔安国:“盘于游田,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太康五弟与其母待太康于洛水之北,怨其不反,故作歌。”

(二)有穷国之扩张。

后羿即夏王位之后,不恤民事,继续向四周扩张。南战凿齿与修蛇,北伐猰貐与九婴。其中以讨伐猪民族封豨的战争最为激烈。其结果是在今河南省商丘一带降服了封豨,但也大大地消耗了国力。

《左传·襄公四年》:“(后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

按所谓“淫于原兽”,乃指《离骚》所谓“好射夫封狐”和《天问》所谓“封豨是射”。据《淮南子》所云“禽封豨于桑林”云云,这一战争发生在中原腹地。因为桑林是宋地的高禖或社稷,即周武王时微子的封地,一说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三)寒浞灭羿。

在后羿所建立的部族大联盟中,发生了一系列民族纠纷。羿先是重用武罗、伯因、熊髡、尨(méng)圉等兽民族,后又联合寒浞族而贬弃武罗等族。

寒浞是来自北夷、信奉卵生神话的狩猎民族。寒浞族势力日益壮大,于是灭羿自立,成为新的夏王。

《左传·襄公四年》:“(后羿)弃武罗、伯因、熊髡、尨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

《史记·夏本纪》正义引《帝王纪》:“寒浞杀羿于桃梧,而烹之以食其子。…浞遂代夏,立为帝。”

按此处“武罗”又见于《山海经·中山经》,被描写为“人面而豹身”的人物,即信奉兽图腾的民族。伯因、熊髡、尨圉等民族来历不详。

据“熊”、“尨”(《穆天子传》注谓猛豹)二名,可推测亦是兽民族。

寒浞的事迹则往往与逢蒙(庞门)相重合。例如《孟子·离娄下》说:“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罗泌《路史·后纪十三》说:“(羿)将归自畋,庞门取桃棓杀之。”可知寒浞即逢蒙。在古代神话中,逢蒙常同羿并称为“天下之善射者”,这说明二族同为射猎民族。

另外可注意的是:此处“伯明”(《左传》说寒浞是伯明氏之谗子弟)、“逢蒙”二名,恰好同卵生神话中的“东明”、“朱蒙”对应。据《论衡·吉验篇,东明是北夷人,因其母感气如大鸡子者而生,“善射”。

据《魏书·高句丽传》,朱蒙是高句丽的先祖,其母为河伯之女,感日影而孕,生子为大卵;此子后破壳而出,即朱蒙,“俗名朱蒙者,善射也”。由此可知寒浞是来自北夷的卵生民族。

《续汉书·郡国志》记载北海平寿城“有寒亭,古寒国,浞封地”。此地在今山东潍县附近。这意味着,寒浞自北夷南下后,曾在今山东东北部居留。

(四)羿族迁徙。

羿民族于太康时得国,历中康、帝相二世皆称雄中原,于帝相之世被寒浞所灭。寒族即位后,羿民逃散,其中名为“靡”的一支归奔有鬲氏,即返回羿民族故地;另一支则迁至淮水以南、今安徽省境,建立六、蓼、英等氏国。

《史记·夏本纪》正义引《帝王纪》:“(羿)因夏民以代夏政。帝相迁于商丘,依同姓诸侯斟寻。…寒浞袭有穷之号,因界之室,生票及殪。…使暴帅师灭斟灌、斟寻,杀夏帝相。”

《左传·襄公四年》:“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杜预注:“靡,夏遗臣事羿者。有鬲,国名,今平原鬲县。”

据以上《帝王纪》,帝相时羿尚在位;寒浞杀羿,其事亦在帝相之世。

以上《左传》一段话中的“靡”,则应当是和后羿同族的人物。

《逸周书·世俘》“侯来命伐靡”注:“纣邑也。”《史记·晋世家》“齐灵公与战靡下”集解引徐广:“靡一作历。”按历下在今山东省历城县西,亦为鲁北之地。此地既是纣邑,又以靡为名,可知靡和纣应为同族之人。

纣即帝辛,属鸠族,偃姓。羿亦偃姓,因此,靡与羿是同族。

关于羿族之人的迁徙地在淮南,有两方面证据:

其一,淮水以南地区亦名“穷”。例如《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记楚将帅师救潜,“与吴师遇于穷”,此穷即在淮地。

《水经·淮水》“准水又东北,穷水入焉”注:“水出六安国安风县穷谷,《春秋左传》楚救潜,司马沈尹戌与吴师遇于穷者也。…(安风水)亦曰穷水,音戎,并声相近,字随读转,流结为陂,谓之穷陂。”

其二,这一地区也是偃姓民族的居住区。

例如据《左传·文公十二年》杜注,偃姓族中有群舒:据《史记·陈杞世家》索隐引《世本》,偃姓族中有“六”、“蓼”、“英”等氏国。杜预注说:“群舒偃姓,舒庸、舒鸠之属。今庐江有舒城,舒城西南有龙舒。”

杜预又注《春秋左传·文公五年》“楚人灭六”、“楚子灭蓼”等语说:“今庐江六县”、“今安丰蓼县”。前引《水经注》所云“六安国安风县穷谷”云云,恰与偃姓民族的居住地相吻合。

据此判断,后羿必是偃姓族;居住在淮水流域的群舒、六、蓼、英等,都是他的后裔。而淮地的“穷水”、“穷谷”、“穷陂”,则都是偃姓民族东迁后带来的有穷国号的遗迹。

(五)有穷国之败亡。

寒浞灭羿后,占据了后羿的宫室,立浇和豷(yì)为王嗣。

封浇于今豫东太康县东南,赐氏号有过;封豷于豫东的宋、郑之间,赐氏号有戈。寒浞又遣有过伐斟灌、斟寻,灭夏王帝相。帝相族人逃至有仍国,即今山东济宁附近,与有鬲氏会合。

羿族中的靡族一支遂率有仍、有鬲、斟灌、斟寻诸族之兵,灭寒浞而立夏王少康。嗣后少康讨灭了有过浇,少康的子辈王帝杼又讨灭了有戈豷。至帝杼时代,原来的有穷国遂彻底败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