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看的是本《当你像鸟一样飞往你的山》
最近读了很多书,这两天在看的是本《当你像鸟一样飞往你的山》。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高山,本来我们和自己一直生活的环境融为一体,当某天情况发生了改变,比如说:某些哥哥姐姐的某个举动和决定,就算是我们还很小,还很年幼,只是旁观着没有发声,但是那些榜样或者例子的存在,就是存在了;当我们在某个合适的场合,某个机会,某个诱发的情景时,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模仿,去做出相同或相似的决定。
我们的原生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是的,每一位成员,他们或好或坏,在这里的好坏,不单单包括人品道德、喜好偏爱,过去我们常常会在成人之后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抱怨原生家庭的种种问题和错误,但是我们却时常忽略了家庭成员中的每一个 对你的成长或者成年、成家、成功的影响。
《当你像鸟一样飞往你的山》中的女主角是塔拉,当我写下塔拉这两个字的时候,忽然想起来《乱世佳人》中的农场的名字好像也是塔拉,怪不得那样熟悉。好吧,言归正传!塔拉的父亲非常偏执,认为送孩子去学校读书是件很危险的事情,这和他信仰并理解的宗教信仰有关系,他远离社交圈子,但是却坚持去教会,哪怕对同教会的人喋喋不休的讲述自以为真理的理念;不在乎周围的人怎么去看他。母亲又是个极其尊重依附惧怕丈夫的人,哪怕她有很强的赚钱能力,哪怕她知道事情的真相是什么,仍然自欺欺人的附和丈夫。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包括塔拉在内,共有7人,最终的结果自然而然的会成为和父母一样的人,男孩长成父亲的模样,秉承父亲的脾气和事业(拆车厂的危险低薪的工作),女孩成为了母亲那样的妻子,唯丈夫的命令是从。
这好像和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一样的了。
其中一个口吃结巴的男孩,首先做出了改变,他一边接受了父母的命令,一边悄悄在心中萌生了希望的新生活的影子,悄悄的做准备,攒钱,复习功课,偷偷的听CD,最后他终于鼓起勇气对这个家庭说再见,出走成功,那年塔拉才10岁,她亲眼看着那位允许她和他一起欣赏音乐的哥哥离开,但没有任何举动。不久以后,这个口吃的哥哥获得了杨伯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后拿下了博士学位,建立了自己的幸福的小家庭,至少是正常的小家庭。
等数年之后,塔拉长大到17岁时,在日复一日的家庭中待着,挨打,危险的工作,父母的无视,她也受够了,效仿那位口吃的哥哥去偷偷复习大学入学考试。
两次尝试后,终于也被录取了,开启了新的人生进程,牛津的硕士,哈佛的博士。
在塔拉之后,比她年长的一位哥哥,也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去考取大学入场券,最后成为化学博士。
剩余的四位兄弟姐妹一直在父母身边生活,成家工作。他们习惯了这样的日子。习惯了和父母那样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生命中的一切。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小,但是造就出的行为和成绩却如此天差地别。
如果你一直呆坐在那一方天地,如果你从未到过远方,聆听智慧或者感受思想的春风,你永远只能是你,那个过去你觉得很好,但偶尔又觉得很不满意的自己。
你可以找无数个理由去承认,去妥协生活的原本样子;但你更强烈的理由或者动机去做出改变,去尝试更远的更深刻的生活。
以为父母或者身边的人的思想就是自己的思想;以为大家群众的眼光就是自己的眼光;以为一直存在的判断和对错就是真理的对错。我们不能嘲笑于谁,但是光圈,更大的光圈就在那里,你要不要走进,随你,你要不要去寻找,也是随你;你要不要披荆斩棘,揉碎了自己,分裂了自己,只为了片刻的清醒也随你。
从昨天早上7点10分到今天早上7点50分,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
翻到最后一页,沉沉睡去,差点忘记了下车,差点把我拉到公司附近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