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圈建筑档案

建筑档案对话曹晓昕| 建筑学教育:我们到底要学什么

2018-08-29  本文已影响2人  建筑档案

一位教师说,先知,请给我们讲教育。

他说:

除了那已经半睡着,躺卧在你知识的晓光里的东西之外,没有人能向你启示什么。

那在殿宇的荫影里,在弟子群中散步的教师,他不是在传授他的智慧,而是在传授他的忠信与仁慈。

假如他真是大智,他就不命令你进入他的智慧之堂,却要引导你到你自己心灵的门口。

天文家能给你讲述他对于太空的了解,他却不能把他的了解给你。

音乐家能给你唱出那充满太空的韵调,他却不能给你那聆受韵调的耳朵和应和韵调的声音。

精通数学的人能说出度量衡的方位,他却不能引导你到那方位上去。

因为一个人不能把他理想的翅翼借给别人。

正如上帝对于你们每个人的了解都是不相同的,所以你们对于上帝和大地的见解也应当是不相同的。

—— 纪伯伦《先知》论教育

本期对话人:曹晓昕

当事人观点

建筑学,跟现在大学里别的学科不太一样,它不像文科那样,是对人情怀的培养和熏陶,比如让人怀揣一个理想或梦想,懂得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或态度更快乐,也不像理工科那样,进行知识灌注。

建筑学是在教授一种方法。我们学设计的人都知道,我们学到的不是设计,而是一种方法,比如思考方法,我们要先收集问题,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实现,它有一个很强的定式,只要是建筑师,受过建筑学教育,都会或多或少地被这种定式所影响。

▲ 包头市图书馆、少年宫

建筑学会让你形成一个强大的逻辑,然后用这个逻辑去套各种事情。这是一种被动养成的设计思维方式,它教给我们的是一种设计方法,而不是设计。

比如建筑学教育,国家会编出一套教程,告诉你怎么做设计,原来是从平面、功能、形式去说,现在随着社会发展,加进了绿色、环保、生态,我们大学五年还有研究生都是这么学过来的,我一开始也挺信这个事儿,其实它教给我们的就是一种设计方法,所以说我们上学学的是方法而不是设计。

开始做设计的时候,我有时是将学到的设计方法当成一种解释系统。比如房子盖好后,人家让我说说为什么这么设计,我会用专业的设计逻辑、比例去解释,这也算在实践经历中,将教育所学和设计创作结合。

后来我意识到,推动设计的原初力量是欲望,是基于感觉的。有时候,它可能比较感性,设计师自己觉得这个事儿比较好玩儿,它就一定是一个最棒的房子。

▲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新办公楼

有时候我觉得这是一场教育的阴谋,如果我们花钱学建筑,教的人总不能说,设计没法学,你去悟吧,这样谁还愿意把钱交给他,他必须肯定地告诉你,里面有好多规律和定律,然后教你怎么去学。

建筑师在外界眼里自我、有情结的形象,在市场中相对封闭的位置角色,跟建筑教育也有一定关系,学校把设计划为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好多界限,好象建筑师、工业设计师该各干各的事,其实我觉得这是某种阴谋论。

比如,我做了点和建筑无关的事儿之后,很多人都说我跨界,我觉得这个界就是一个阴谋,这跟我们的教育有关系,因为在学校它们是不同的学科,但我一直不觉得这是跨界,我做的还是设计。

【注语】把才华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本身毫无用处。许多有才华的人一生碌碌无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把才华本身看作是一种结果。

▲ 巴彦淖尔市政务服务中心

建筑教育是一个宏大的课题,现在它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动手的能力,有的学生只是动脑,这是不对的,我们必须在建筑教育体系里恢复手的作用,意识到并重视:手也会思考,这样建筑学才能在学问的层次上向前推进。

我们形容鲁班,说他是心灵手巧,我们现在的建筑教育,是在训练学生,并且基本都是从心灵出发,你要用聪明的大脑学很多知识,还有一些所谓的设计方法,但实际上没有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他的手不巧,甚至是残废的。

建筑也是一个造物的过程,只不过它的体量比较大,没有手的介入,这个问题非常可怕,所以现在反过来提工匠精神,我觉得非常及时,在古代,中国的建筑体系实际上有自己的一个重要位置,当时没有建筑师,都是能工巧匠,他们是用手思考的人,手拿着工具,对木头进行思考,是他们撑起了整个中国建筑史。

▲ 中软总部大楼

「  

档案延伸

中国教育,一个复杂而宏大的课题,本期嘉宾建筑师的身份,将我们引至当下的建筑学教育。作为一门高等学科,建筑学教育是专项人才如何跨入社会的关节点,而其中的矛盾与价值像硬币的两面,相比好的一面,问题总是先入为主:人才过剩,学建筑的孩子找不到工作、学校教育专业过于细分,不学建筑的孩子里反而能冒出设计人才。

曹晓昕说,追因溯缘,是建筑学教育给建筑师划定了一个封闭圈儿,就像一场阴谋,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及受教于,这门培养创作型高等人才的专业?

 学校要教什么?

传道、授业、解惑也,理论而言,中国学校教育应一直遵循两点:意识观念、专业技能,一个是价值观,一个是方法论。

教育的智慧在于,它不命令你进入哪个智慧的殿堂,而要引导你到自己心灵的门口。意识观念上,我们知晓自己为什么学习建筑学,它是不是自己最适合的学科,我们从中汲取、养成哪些精神素质;进而我们掌握一门安身立命的独家技艺。自上而下,中国教育的各个专业学科,理应是如此培养自信、自强的社会人才的。

▲ 巴彦淖尔市信息教育中心

 我们要学什么?

中国教育是一个集正负两面的综合体,作为受教的主体,我们更是独立的个体,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从思维意识到实践行为,才华不是结果,它本身毫无用处,智力资本化,我们立足社会的通行证,是解决大多数人问题的实操能力。

没有学不好的专业,只有学不好的学生;没有没落的行业,只有消逝的才能。建筑学作为一门高等教育学科,与市场需求接轨的必要性越来越迫切,应社会市场变化之需,它也志在培养更多精进、高技术的纯粹人才。反之,我们如何把自己修炼成真正的专项人才,可能,建筑学是独木桥还是康庄大道,更在于学习的主体。

(以上作品均为器空间建筑工作室主创设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