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司产品手册设计的一点思考
一年一度的公司手册制作流程开始了,今年我把手册制作这项任务交给了下属去完成,而自己只是简单负责配合与协调工作,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任务会交付给下属,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即我们在2016年产品手册完成之后,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把整个2015、2016年的手册制作流程做了系统的梳理,制作了比较完整的流程制作工序及所有相关注意事项。所以,2017年的手册,更多时间其实是在重复过往的工作流程,把这项重要的工作交付给下属,一来可以锻炼她的手册设计制作能力,另外,也可能让我空出更多时间去思考与实践更有价值的事情。
关于2016年产品手册的设计,我在知乎上有过相关的展示,具体请见:
「把排版做到极致的杂志有哪些?」的回答
而我在主导下属开始思考手册的设计时,发现一个问题,即下属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如何排版」上,直觉告诉我这样做不对,于是我思考之后有了如下这篇文章:
一个疑问
我们的手册的读者主体是谁?他们关注什么?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对什么不感兴趣?
如果回答是hr,那貌似我们在花大力气做「无用功」。因为这些专业的、资深的、精华的、系统的知识,在这些HR们看来,可能就是一句话:
这些内容看起来比较专业,可是我不懂!因为这不是我的专长。
追忆一下平时市场部是如何推广课程的?
制作各种渠道的宣传页面 → 发给hr → hr通过企业内部渠道转发给自己公司的各个负责人 → 负责人查阅觉得ok → 通知hr报名 → hr填写报名单 → 其他固定流程。
再来看看我们的手册里面的东西都是什么?这些东西在设计、制作、排版的时候,我们脑子里面的潜在阅读对象是谁?
以我个人过往的分析判断,这些内容,是给懂这些不同板块的不同负责人看的。
换言之,我们制作出来的手册,要满足的对象,居然是:
多个对象。
至于具体有多少个,不清楚,要看:
- 各个企业的内部业务架构模块的构成
- 各个企业的不同培训需求
同时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 手册做的再好看,内容再精致,也不可能达成我们在设计、制作手册时候的「潜在阅读者目标」。除非,在手册制作完毕之前,统计我们每个客户的企业内部核心部门的成员名单,然后按照每家企业的不同业务部门的员工数量发放手册!(这里先不考虑成本要求)
- 就目前2017年手册的内容来看(甚至过往所有年份的手册内容来看),hr 并非是我们制作手册的核心重点照顾对象。我们怀有天真的、走大批量发放手册后的概率思维,理想化的期待这些手册能够被那些真正懂我们要表达内容的专业模块的负责人看到,并且认为这些内容很好,值得为之付费,然后要求企业的hr们联系我们。
事实上,会这样吗?
我们过往所发布的所有的手册,到底被多少「懂」内容的人看到了?—— 这个数字,可能会让人感到触目惊心。
所以,关于贺老师「逻辑连贯」中的互动问答模式,极有可能演变为一种内容自嗨的方式。(严格来讲,2016年手册我觉得有很明显的自嗨特征)
怎么办?
我的思考:
询问市场部成员,产品手册的主流阅读对象是谁?(我推断市场部成员大部分成员会认为是hr)
如果市场部的回答是部分hr部分专业人士,我的问题是:
过往你们支持这个回答的实际数据支持是怎样的?如何论证你们回答的真实性?
【另】市场部有一个可能的回答:我们在每次公开课的时候把手册发给他们不就好了吗?
而我实际观察到的情况是,市场部几乎所有的成员,都在公开课甚至内训中闲手册带多了太重、没多少人会看等等理由少带甚至不带手册。(而这个理由,与「手册的阅读对象部分hr部分专业人士」的回答正好是矛盾的)
如果确定是hr,那以下几点需要着重考量:
- 专业内容介绍上的「通俗易懂」,因为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导致。
- 专业内容上排版精美度上的弱化,保证清晰、明了即可,原因同上。
如何刺激hr将这些专业内容「导入」给自己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且导入的东西是专业化内容而不是hr角度理解的内容,这一点需要着重考量。 - 手册中的内容,尝试充分理解hr,尝试以HR的角色互换,以他们的身份去看待2017手册的各个模块、内容、排版,而不是现有的专业、资深、系统的角度去对待。换言之,整本手册的重心都应该围绕一个主题来设计和排版:
我制作手册的每一个模块、每一个章节甚至每一个页面,让hr读完之后,是否会让他们相对于阅读前,产生一个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