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小情趣简书电影院电影目录

北京之于我俩意义,也许就是电影。

2015-06-04  本文已影响709人  JudyJudy

想不起来去年的电影节,我家程序员带我去看了哪些片子——或者,我俩并没有赶上?或者,去年只是有大学生电影节?天呐,我只记得我们在一起后的那个春天、夏天,几乎所有的约会都在电影院,东直门的当代MOMA,小西天的电影资料馆,甚至有一次跑到地铁都不通的中国电影博物馆。说起来,程序员带着我这个总是“被文艺”的姑娘去看电影,听上去还是怪怪的——不应该是我带他去嘛。

大二大三,在沈阳,其实只去过两三次呐喊书店看那些小众的电影,然后十几个陌生人坐在一起分享。 当我没有想好时,我一向是不太喜欢发言的。而每一场电影看完,我都需要不短的时间去听别人怎么说,看豆瓣里都是怎么理解,然后我才能有自己的看法。甚至我是喜欢“被剧透”的,我乐于看一些东西以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将看的电影。

——总之,没有经过探讨的电影,就像只是看了一期综艺节目一样。

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程序员总结是:“本届北京电影节还在继续,我已累垮,就此打住。本届看片10部,其中美国片5部,国产2部,台湾1部,法国1部,土耳其1部。最享受巨幕鸟人,最痛恨五棵松耀莱不开空调,最蛋疼奇迹,最意外上海小姐,最无感消失的爱人。”我借着他的总结,开始回顾下我的感受吧。

一,他最无感的《消失的爱人》,反倒是我觉得最带劲、最喜欢的。

之前我一直没有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有些奇葩:因为《gone girl》被一些人恶搞叫做《肛girl》,于是我以为这是一部主题为类《五十度灰》的片子。所以当去年跟我们老板luc一起吃饭,他说你有没有看最近很火的gonegirl时,我还觉得老板好猥琐。【让我转身先哭一会儿去……】

我看电影往往是不会欣赏他的结构啊、剪辑啊这些专业的技术的东西,我只会感受——一个故事、一些画面或者细微的声音,它们带给我的感受。

程序员觉得这个片子跟婚姻没什么关系,我很不解。我反而觉得这明明就是在讲亲密关系和婚姻。我是个极其反感被贴标签的人,但是我一直给自己留了一个标签“自由”。我讨厌受到束缚。如果在一段亲密关系里,我时常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或者可以做,但是得不到对方在心理商店的理解和支持——而妥协和改变自己时,(是的我是个很好说话很容易妥协的人)可能我会慢慢不喜欢自己。当我不喜欢某种环境里的自己时,我一定会逃离。

偶尔会对比,单身的时候,面对这种情况,我会怎样做?而现在和他在一起,又会怎样做呢?还好的是,现在和他在一起,这种冲突的时候虽然是一定会有,但不算什么问题。我们在慢慢的学着相处,学着理解面前这个人。——毕竟在我的自私的意识里,我首先要活成我自己喜欢的样子。哪怕任性了,落魄了,困窘了,也能落得心里的自在舒坦。

消失的爱人。说回来。是用夸张的故事放大了这种对束缚的反抗。有时候你也会觉得,男主并没有要求她这样那样啊,哪里有束缚嘛。实际上亲密关系的两个人,都会为对方“自我束缚”吧。比如你知道,他并不喜欢这样,他并不希望我那样,所以,就算为了他高兴,我就不去这样那样了吧——喏,这也是束缚。男主也很辛苦的表现成为“她喜欢的那样”,女主觉得自己这么棒的一个人,该过的不是这样的生活。归根到底:两个人根本不是一条路上的,因为激情走到一起,然后静下来面对生活时,发现互相是强扭着的。都不爽。

电影的精彩在于女主的智商和执行力,和她,一位作家的神经质。最终,看上去好像她很得逞,一切尽在把握,夫妻活在众人“监督式的祝福”下,嗯,给外人的”得意笑容“,能撑多久呢。只是两个人依然拧巴着。

要是有下一部,脑洞还可以继续开下去呢。

二,五棵松耀莱的巨幕确实很给力。《美国往事》《鸟人》《冬眠》都是在这个厅看的。片子清晰度实在是让观众享受。只是影院热的出奇,目测能容纳600人的大厅,几乎完全封闭,甚至看《冬眠》的前一个小时我一直在想象这个电影院立马就要着火了,我就要死了。没死的话,出了这个厅我再也不会来这里看电影了。就像上次去坐的奇陡无比的缆车时,我在心理默默想我要死了,没死的话我再也不要坐缆车了。

《美国往事》

这是必须要再看两遍的片子,虽然它四个多小时实在长的惊人。后来我看了很多解析解读,依然有不少接不上的。

我总能深刻感受到,有些陪你长大的朋友,走着走着不知道哪一个路口,你们就开始在彼此身边思考着不一样的事情,这倒不是说对彼此有了”异心“。只是两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开始不一样,梦想啊、野心也好,猝不及防的开始分道扬镳。反而有另外的一些人,你们幼年相识,然后在不同处经历不同的人生,后来遇到时,竟感觉如此一致(此处在秀恩爱)。就像电影里的面条和Max:面条入狱十二年,Max干一些勾当已经人模人样,但这时两人再见,依然毫无间隙的愉悦的走在一道上。但是这一道走着走着,不知道什么时候,Max就有了更大的“疯了”的野心,但面条依然是随随意意的面条。

故事里的人都是干大事的,当然不干大事也成不了故事。有深深浅浅藏着历史的电影,是经得起回味的电影的标配之一。

三,锡兰的《冬眠》

去年土耳其导演锡兰作品展映时,程序员带我去看过他的《气候》,印象里是一部让人昏昏欲睡的片子,镜头节奏奇慢,亮点是你看着女主在镜头里流泪,你甚至能感受她一点点的情绪变化。导演是个有耐心的导演。也许是因为那个女主是他妻子。

在《冬眠》放映前,锡兰到场。本来是映后交流的,可能是考虑这片子晚上八点半才放映,凌晨才结束,不方便吧,导演见面被安排在了前面。于是出现很尴尬的情景,就不多说了。

《冬眠》依然是节奏奇慢、画面安静的锡兰电影。几个场景里的超长篇对话构成了这部电影,你会像一个旁观者看到了他人生活的片段。男主和他妹妹的两段对话,一段聊天,一段争吵,都十分精彩和真实。让我在接近午夜不困的点是那段男主和他的妻子的争吵。那天我就这个电影发了微信表示这段争吵简直是我和程序员发生争吵时的话语方式、逻辑、观念、结果的神还原。就观影来说,这是让我特别惊艳的一段。

话说回来我和程序员。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有写过:我的爱情,就是愿意留下来陪你争吵。——就算认识我、接触我很久的朋友几乎都没人见过我跟人发生争吵这种事情。我从来不与人争论,因为我打心眼觉得不值得浪费时间,不值得生气。

我们俩总会争吵或者叫争论,因为我们处在亲密关系中,一整天的空闲时间都在聊各种事情,当你赤诚面对一个人时,不可能两个人总是无异议的。在我们的关系中,一直在力求男女真正的平等,谁错了就是谁错了,他很少去屈服于自己理论而去哄我。——很多时候我自知理亏,但是情绪上过不去,就作。话说我俩吵了这么多次,互相在激动中说了不少狠话(我是个报复心强的人,你刺我一下,我会立马刺回去),但是回想起来却从没觉得有伤害感情的感觉。其实如果不是我总是情绪失控,吵架辩论应该是件有意思的事。我爱他。

四,《鸟人》

一个过气男演员的拼命回归。现在回想这个片子,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影院放映的超高清画面,很有质感。

他扮演了鸟人,鸟人成了一时经典,十几年他已经被人们遗忘。但是“鸟人”从没离开过他,在他的身边讥讽他刺激他,也鼓励他。鸟人是他人生摘不掉的标签。他想翻拍百老汇的经典剧重新来过,每一次彩排预演都会出各种状况。我也是佩服歪果仁天然的真性情,每次对失误失控的应对都是直率而自然的方式去弥补,尽管滑稽可笑。我的设想里结尾应该是个悲剧的故事,我以为他不会翻身了,他的剧会失败,大部分的时候人生就是这样。

故事之所以成为故事,也是由于他的不一样。

也许是他真的拼尽了:他忍受那个优秀男演员的傲慢和不可一世;他那吸毒的女儿直接而刻薄的对他吼出的“你不行了,你搞这个有什么用”的心里话;他的情人甩他一嘴巴子离开;剧评作家、媒体人没有看他的剧就断定那会很烂。

一切在最糟糕的时候他喝醉,产生幻觉,鸟人出现鼓励他——之前鸟人说给他的都是负面的否定的——其实鸟人就是他自己么。最后一次演出,他在舞台上甚至用真枪朝自己开枪,(只是打伤了鼻子)完美结束,获得超级好评,鲜花不断。

最后,他走向窗口,看到一群飞鸟。然后,他应该是跳出了窗。

你看,在他眼里:成功的都是“鸟人”成功了;失败的都是“我”失败了。

五,《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

从简介和海报就判断这是我喜欢的类型。不断退化的草原上,两个小男孩寻找“水草丰茂处”的家。拍的有些纪录片的感觉,结局也那么现实。

草原退化,工业进驻,牧羊人变成淘金人。爷爷说,草原人会在水草丰茂处安家。两兄弟在寻找水草丰茂的路上,也有人说你们的父亲是真正的草原人,他还在坚持寻找水草丰茂坚持牧羊。他们找家的路很残酷,直到陪伴他们的骆驼都死去,路上还是干涸、隔壁、沙漠。但是在结尾到来前我都以为或者更相信,这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的。水草丰茂会出现。直到他们在一条浑浊河边碰到一群埋头晒沙子的人,并意外碰到他们的父亲也在弯着腰,淘金。父亲看到他们时是窘迫的。父亲带着他们”回家“,远处是正在建设的工厂。

——————

喏,剩下还没来得及记录的电影,工作之余慢慢写喽。微博@刘小庆有小披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