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要懂沟通术》| 会议沟通

2020-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oniahi

*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
*沟通术:会议沟通技巧

会议是一个沟通讨论的过程,难免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问题,难点就在于如何解决人们的问题,并最终达成共识,完成目标。会议沟通术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达到想要的结果,最终与各干系人员达成共识。

会议沟通的四个阶段

step1:理解

image.png

会议沟通的第一个阶段是首先做到理解他人,只有理解对方的立场,站在对方的角度回答问题,才能使沟通更加高效与顺畅。概括来说理解就是在会议之外了解他人的行为意识,在会议之中配合他人的行为意识:

会议外
会议外理解他人,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他人也是普通人

即使是在一起开会,每个人往往还有不同的事情要处理,既有公事又有私事,那些事可能比我们的项目重要得多。所以,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和反应往往基于会议之外所发生的事,而不是我们所呈现给别人的东西。想要理解他人为什么会有当下的反应,把对方看作一个生活里的普通人便清晰很多。

学会融入干系人

主动了解干系人并建立好良好的关系,才能深入理解干系人,“唯一能阻碍我们建立良好关系的是我们自己”:

强调任务的愿景

任务不仅仅是执行,也是一种愿景,即我们希望通过这么目标能达成什么样的愿望。不同的人所看到的与想要看到的内容都不一样,工作中也是一样:

所以在会议中,我们不仅要介绍产品细节,还要补充最终目标,表明自己的前进方向,同时愿景能给任务增添意义感

认清影响者

通过建立用户故事,可以帮助站在干系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总之,在会议之外,我们想达成合作,必须学会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经营人际关系,更多的理解意味着更好的配合,或许这也算是一种兼容~理解即兼容!

会议中
在会议中如何减少认知负荷,清晰有力的表达?第一时间是去发现和排除干扰,并做好这三步:
1)预估干系人的反应,回答一系列问题
2)找到支持者,找到有影响力的参与者能在有需要的时候给到自己支持
3)提前彩排,提前做好会议内容清单、练习演讲、为每个人做好准备

step2:聆听

image.png

沟通术的第二个阶段是聆听,根据经验来看,在沟通过程中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如果缺少聆听,会让表达的一方产生很多疑虑,比如对方是否听明白了?我是否表达清楚了?为了避免让表达者产生这种疑虑,我们可以通过内隐式和外显式聆听方式来解决:

内隐式聆听

内隐式聆听是指通过聆听来默默的理解人们表达的意思,内在的思维活动能更好的进行思考。

外显式聆听
外显式聆听是指通过一些外显的活动提升聆听的水平,换句话说就是让聆听可视化:
外显活动一:认真做笔记

对决策的事项做好笔记,可以减少重复对话、减少内容回忆提高专注度、记录内容可以建立信任彼此的印象、使会议保持正轨等

会议笔记的特点:

外显活动二:进行提问

通过提问确认理解无误,提问不仅可以明确问题,也可以让干系人最自己的观点进行思考:

外显活动三:复述确认

通过改述和复述建立共同的语言基础,为了帮助干系人更有效的回应,诀窍在于使用有用的词汇,并表达完整:

聆听是让对方感受到被倾听,始终围绕以解决问题出发,了解对方在意的问题并使用更公允的语言与对方交流,删除一切有关自己的个人偏见。


step3:回应

image.png

会议沟通的第三个阶段是回应,回应并不是简单的做出回答,而是以目标为导向,使用正确的措辞,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方案,好的方案如何以优势取胜,如何分析方案中的不足与缺陷...总之回应是一个以专业的态度进行分析利弊的过程。

回应准备阶段——调整心态与措辞

放弃控制
要明确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作品与成果永远不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
检视自我
是否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当我们在否定别人的建议时,我们只是在给自己找借口
首先给予肯定
练习“肯定反射”:首先应对其他人的观点或要求给予正面肯定,其次将观点的责任转交给对方,让对方参与到解决方案的制定中
1) 表达同意时,及时给予肯定:

2)表达否定时,从肯定中找到否定的方法:

调整措辞

使用简短的过渡回应
营造互相尊重的氛围,强化团队意识,令干系人为接下来的回应做好准备。可以使用【致谢+复述+准备】公式做出回应,即感谢干系人所提供的反馈,复述所陈述的内容,为具体的回应做好铺垫:

正式回应阶段——回应策略
回应前必须要明确的一些问题:
回应策略的五个要点:

【目标】:明确目标
【战略】:达成目标需要的战略
【战术】:实现战略的战术
【信息】:运用战术所需的信息
【回应】:引导受众做出回应的方式

我们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与干系人达成一致并使用自己的方式来设计,而是通过创造最好的用户体验帮助干系人达成目标

【目标】:

明确终极目标:与干系人达成一致

以下三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我们为对干系人做出回应打下基础,任何沟通问题的核心都围绕与此:

【战略】:

战略一:激发高尚动机
如果能将设计决策和最初目标、用例、指标关联起来,团队便很难再有反驳的理由:

“你的设计解决了什么问题?”——我们需要向团队表明,我们正在用设计解决问题,这是团队所被一致认同的目标、标准、关键绩效指标或其他成功因素,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

战略二:代表用户(需要基于真实的用户观察与可用性研究,因为我们无法代表一个从未遇见或观察过的人)

添加一个“完成”按钮:

战略三:验证有效性
关注设计间的差异,表达这些设计差异并阐明设计决策:

“你的设计为什么比备选方案更好?”——我们必须证明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优于一切备选方案,包括由干系人提出的备选方案

【战术】:践行战略

战术一:展示对比

将自己提议的设计与干系人提出的修改建议一并展示,以便看清差别

战术二:提出备选方案

预先准备多个可用的备选方案,表明有不只一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当干系人提出建议时,选择一种更恰当的方式实现

战术三:给别人选择的机会,强调取舍
战术四:请他人参与,围绕集体思维构建谈话而不是两个个体,最好是邀请提前达成一致的更具有影响力的干系人
战术五:推迟决定

如果未能将谈话推向积极的方向,要多花时间去验证所提方案的恰当性,以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信息】:

回应的四种信息维度:
维度一:业务—从业务出发,即“它解决了什么问题”,“[设计]会影响[目标],因为[原因]”
维度二:设计—描述设计决策

使用一种常见的设计模式,这种模式能提供某种一致性,为用户设定交互的预期(能让用户知道该期待什么)

维度三:研究
维度四:限制

【回应】:理想回忆公式——回应的具体步骤

通过以上回应方法,可总结出一个理想的回应公式,这个公式有以下六个回答步骤:

步骤一:致谢、复述、准备

“感谢你对...的建议/感谢你分享对...项目的思考/感谢你花时间分享对...设计上的想法(或看法、反馈)”
“我了解你所说的...是很重要的/我注意到你对...提出了几点建议/根据你提的...反馈”
“接下来我们可以就...问题进行讨论一下,确保我们对...的意见能够达成共识”

步骤二:确定问题

“你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
“由于产品某方面的特性,我们的方案强调的是...”

步骤三:描述解决方案

“我们不这么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我们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步骤四:与用户共情

“(按照你的方案)当用户...时,会对用户造成...的困扰”
“(按照我的方案)这样做能给用户带来...的好处”

步骤五:诉诸业务

“如果以这种方式实现,有助于提高转化率”
“如果以这种方式实现,有更大的几率使用户专注于目标,达成购买”
“如果以这种方式实现,有利于和用户更快的建立联系,形成更多跟进机会”

步骤六:锁定共识

“我们暂不考虑这个功能,你是否可以接受?”
“我们通过...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方案,对此你是否同意?”
“采用你的建议,将可能导致...损失,你是否可以接受?”


step4:跟进

image.png

会议沟通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跟进,跟进是指将具体细致的任务分配传达给相关人员并验收成果。这也是很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如果整个会议下来没有得到具体的任务,就很容易产生拖延,人们都不愿意去整理工作内容,仍然只会埋头与现有的手头的工作。作者也表达过这其实是一件人们不愿意做的苦差事,所以这部分打杂的内容可以由自己帮助他人完成,如果饼干要自己去拿,没人愿意行动,但如果把饼干放到桌上,人们便会吃它。

会后跟进的内容

迅速跟进,整理记录,将会议纪要在会议结束后发送至相关讨论组,功能性大于文学性,让每个人都能清楚会议结果与明确自己与他人的任务安排:

筛选有用的内容,与筛选出所有不必要、不值得向整个团队传达的信息

“人们喜欢自说自话,因此一次人会执着于特定观点。尽管人们称之为头脑风暴,但会议室中的每个人都很清楚此人在扯话外题...但重要的是,你要识别出这些自说自话的情形,在会议纪要中将他们的建议谨慎地排除掉。”


所谓的沟通术本质上是一个通用的会议沟通模板,我们需要为达成目的做出努力,以目标为导向,从问题出发,定制化填充自己的内容,最终与干系人达成共识。
最后,简单回顾一下会议沟通的方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