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1学校教育的目的:学到健全、理智、神圣的生活方

2019-07-21  本文已影响0人  一位教育行者的随想

学校教育的目的:学到健全、理智、神圣的生活方式

——读克里希那穆提的《当教育成为束缚》

阅读克里希那穆提的书籍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

克里希那穆提的书籍具有典型的东方哲学智慧的特点——没有推论,只有结论。作为一个习惯了阅读“以理服人”的书籍的人来说,我能感受到克里希那穆提智慧的深奥,但这种深奥的结构层次需要自己脑补,就像孔子说的“因材施教”具有非常深奥的智慧,可是,这种智慧需要我们自己去加以诠释,去论证推演。所以,我们就会发现,“因材施教”这一本原是具有非常深邃的教育哲学,却如文艺作品一般,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解释。

今年,在阅读完了许多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的书籍之后,我忽然发现自己对教育其实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在教育领域行走了20年,看起来还像是门外汉。我想重新读几本与教育有关的书籍,特别是一些自己原来从未接触过的视角,来审视当下教育身处的“礼崩乐坏的时代”(这里借用“礼崩乐坏”这个词,指的不是“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而是指“传统教育形态面临崩溃、现代教育尚未成型”的这么一种局面)。现在,人人都在指责传统教育,都在批判传统教育,可是新的教育该如何建立,新的教育形态又具有何种特征,言说都是只言片语。在这种情况之下,克里希那穆提曾经的橡树林学校就十分有必要了解一下,所以,我鼓起勇气打开了克里希那穆提的——《当教育成为束缚》。

克里希那穆提说:“最好的教育不是给予,给予太多就成了束缚。点亮灵性之光,让每个生命自由绽放。”这既可以说是克里希那穆提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批判,也可以说是克里希那穆提举办橡树林学校的目的(探究知识、探究自我、探究某种超越知识的可能性,自然会带来心理上的革命,因此难免会形成截然不同的人际关系秩序,也就是社会。透彻地理解这一切能够带给人类意识领域深刻的变革。),他推崇自由的教育方式,希望给予教育更多的空间,而不是束缚孩子的发展。《当教育成为束缚》一书的副标题是“大胆从教育制约中走出来”。一看书名,就可以感受到克里希那穆提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是非常彻底的和干脆的。克里希那穆提认为,是当前的这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政府主旨和随波逐流的社会风气成为了实施真正教育的制约因素,是让学生心灵无法自由的束缚。

《当教育成为束缚》一书共包括九部分的内容,每一部分都又独立成章,围绕一个主题而展开。

第一章的标题是“通过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一个全新的人产生了。”在这一章,其实是表明克里希那穆提对教育目的的观点,也就是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目的——培养一个全新的人。克里希那穆提说:“我创办的学校不是克里希那穆提学校,它是我们大家的学校,你的、父母的、学生的。在这样的学校中,我们要共同学习,努力做些什么。这所学校并非让学生脱离现实,不食人间烟火,超凡脱尘。是要教育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清醒地意识和分辨现有的一切庸俗潮流,不要被动地受着商业主义、消费主义、彻头彻尾的肤浅所驱使。让孩子们在不堪的现实中葆有一颗自由的心灵,掌握自己的人生。”

第二章的标题是“合作、权威与自由之间是什么关系?”主要论述的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我们需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家校合作关系,即没有权威的心理自由和人格平等的对话关系。克里希那穆提说:“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至今,一个很难克服的弊端就是,孩子非常容易把教师和家长当作权威,无条件服从,但在未来某一天,不由自主地逆反。也可能从此变得唯唯诺诺,习惯接受指令,缺乏主见。如果老师和家长主动强化权威身份,这种弊端将会更加强烈地表现出来。”

第三章的标题是“这种学校是必需的,因为世界杂乱无章”。通过建立心理自由和人格平等的对话关系来培养一个全新的人,这个全新的人并不是与世隔绝的,而正是对现实世界的回应。所以,克里希那穆提说:“我们的学校和教育并非与外界隔绝,而是教育创造、培养了睿智的学生,那么他们将会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混乱。他们必须面对世界的混乱,他们无法逃避。培养这种睿智是我们作为老师的工作。当孩子们感到绝对安全,没有困扰时,这种睿智才会出现。”

第四章的标题是“只有宗教才能带来新文化。”为了培养全新的人(睿智的人),需要学校构建新的文化氛围。克里希那穆提指出,“学校”意味着什么?回到它的本初意义。“学校”指的是休闲,指的是一个学院场所,一个存在讨论的地方。从这个方向出发,学校教育就是有足够的空闲,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可以从容地去观看、去思考、去辩论、去观察。所以,学校教育首先得有闲暇。闲暇的意思是:只有必要的安排和限制。

第五章的标题是“只有在没有权威的情况下,你才能了解你自己。”这一章围绕“全新的人”的培养,详细谈学校存在权威的教育弊端。克里希那穆提指出,无论是政府,还是家庭,只要先入为主地要把一个孩子教育成为他们希望的某个类型,就必然只侧重发展和强化孩子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而不是整体。一旦这种做法成为日常,等于给孩子强加了一个框架,这就是权威制约。这种制约的最大特点——弊端就是,孩子被人为地割裂为一个个部分而不再是整体接受教育。

第六章的标题是“我们能够创造一个完全无为的环境吗?”这一章围绕“全新的人”的培养,详细谈自由对教育的价值,即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克里希那穆提指出,如果尽量避免让孩子首先感觉到哪里有限制,孩子才能保持并暴露他天生的敏感气质。一旦孩子自由舒展地敏感起来,对外界做出各种反应,我们才得以看到孩子本来的样子,会发现孩子的真实人格,会看到太多让我们惊奇的天赋。安全感的含义是,孩子满不在乎地发展着自己。他知道我们不会批评他,不会篡改他,不会威胁他,不会惩罚他。

第七章的标题是“我们必须引发自身的心理变化。”在这一章,克里希那穆提指出了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的,需要做出的自己的改变。克里希那穆提认为,如何改变孩子的心理?必须先改变我们自己的心理。当我们想要让孩子懂得什么是体贴时,并不是直接告诉他们什么是“体贴”,更不是责怪他们不懂得“体贴”,也不是跟他们讨论“体贴”这个概念。恰当的做法到底是什么?他们为何不懂得体贴,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没有反应出体贴的作为?是因为我们对他们不够体贴。

第八章的标题是“倾听的艺术也许是整个教育的奇迹。”在这一章里,克里希那穆提又详细论述了沟通在教育中的作用。克里希那穆提认为,教育就是沟通,最好教育的实现途径,不是说教,而是倾听。孩子如何才能听话?安全感是第一位的保障。接纳孩子,尤其是已经不那么听话的孩子,接纳他的一切,让孩子觉得你值得信赖,愿意向你倾诉。不听话是因为有一个强大自我,不管对错,这个自我都是一个对抗力量。对抗状态下,越是正确的教育,越是一种继续否定的力量。

第九章的标题是“你要如何赢得信任?”这一章谈教育者要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克里希那穆提指出,让孩子在自由安全获得让孩子不是赢得孩子的信任,而是孩子就是相信你。我们能提供一种让孩子没有心理困扰,甚至没有生理困扰的教育吗?我们能为他们提供极大的安全感吗?只有在他们真正信任你时,自由感才会出现,他们才会不怕你。

如果我们把这九章相比独立的内容整合起来,把主要观点重新进行组合,也许我们就能基本看出克里希那穆提《当教育成为束缚》书中论述的教育观点来:

当前,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风气正成为实施真正教育的制约因素,成为培养睿智的人的束缚。我们应该建立一所新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家长、教师全然参与进来,他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理,懂得学校教育的价值。在学校里,他们不是权威,也不做机械强制的安排,他们能给孩子空闲以便于思考,他们通过与孩子平等真诚的沟通,赢得孩子们的信任,让孩子们在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上,学到一种健全的、理智的、神圣的生活方式。当这所学校的孩子们在离开学校的时候,他们“能够面对任何挑战,并理解宗教的真正含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