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孩子,你慢慢来心理

喂你读书︱孩子过激行为的背后都有一颗“求关注”的心

2018-03-19  本文已影响140人  玫瑰与水薄荷

我就是我,天下之大,却无一人与我完全相同。所以,一切出自我的都真真实实属于我,因为,那是我自己的选择。

                                                                                  ——维吉尼亚·萨提亚【美国】


上一篇文章《让孩子拥有安全型依附人格》中有提到一个案例是关于孩子赖床问题的。今儿就接着这个话题跟各位家长们聊一聊“关于孩子过激行为背后的动机”。这些案例均来自于直播间家长们的咨询,我整理了几个提问次数较多的问题,与大家探讨一下。如果您对文中内容有不同的见解也期待您的留言。

您会收获到以下内容:

1.起床每次都催多少遍了,总是磨磨唧唧的

2.天呐,我的孩子最近变得总是爱打人,骂人

3.跟阿姨打个招呼就这么难吗

4.孩子总是在我们睡着以后偷偷摸摸的做事情

5.有了二宝以后想让大宝自己睡,大宝就会很生气,一直哭闹


图片源自网络

案例一:我家宝宝6岁了,每天早上叫他起床的时候都是磨磨唧唧的。哪怕头天晚上说好了,第二天也是怎么叫都不起。

我想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吧,每天叫孩子起床比登天还难。尤其是有急事要办的时候,更是能气出一口老血来。“磨磨唧唧”这个词儿是家长把自己的时间标准强加在孩子身上了,这个阶段的认知并不完善,不会理解成年人的快或者慢。6岁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童年早期3-6岁),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复杂、自尊心强、自主性、自控性、逐渐能理解他人的想法是其典型特点。同时这个阶段也是较多出现睡眠问题的,有时候也是不愿意起床的原因,家长需要注意。

睡眠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让人舒适的、放松的,对于孩子也是不例外的。正在美梦中突然被叫醒,换成谁都不怎么乐意的,况且从休眠状态到身体机能被唤醒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电脑开机也得有个时间吧?)哈哈,开个玩笑。不妨提前几分钟放些悠扬的音乐(班得瑞、雅尼),拉开窗帘,让孩子了解起床的信号,并坐在床头,摸摸孩子的头“宝贝,听完这首曲子衣服要穿好喽”。孩子按照大人的节奏做事,会让他感觉不舒服,意味着无法做自己,但又不能直接跟大人理论,所以只好用赖床的方式抵抗。可能刚开始并不会那么顺利,毕竟是要形成一种新的习惯。这时候家长的坚持是很关键的,是建立规则的好时机。另外如果家长有很重要的事情,需要孩子配合提前起床的话,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做事的节奏,比平时提前些时间,并且用正式的语气告诉孩子这件事情和他的帮助(提前起床)对你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希望受到重视、被赋予责任,尤其是自尊心滋长的年龄段。

图片源自网络

案例二:孩子2岁半了,现在脾气越来越大,一有不如意了就会打人,有时候也会打自己。

说真的,我家图雅小朋友也会生气的时候拍打自己的头。我会抱着她,轻声的用描述性语句告诉她“得不到这个玩具,真是太让人生气了”,同时亲吻她打自己的手,直到笑了为止。每次她这样做的时候,我都会抱着她亲吻她的手,让她从心里感觉到“虽然我具有攻击性,但我也是值得被爱的”从而化解巨大的焦虑,让内心变得更加宽容和友善。在学语期的孩子语言能力有限,摔打、咬、怒吼、打同伴都是减压的一种方式。攻击行为的出现从电视看到的暴力场景、日常所见、父母的体罚、尖叫斥责等有很大的关系。攻击行为的背后都有一颗渴望被爱的心,他需要一切可以慢一些。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只是一味的教训、贴标签,只会加重孩子的愤怒情绪。在这个阶段给与充足的自由玩耍的时间,放慢生活节奏,少说教,简单的生活安排,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都是缓解压抑情绪的方法。


图片源自网络

案例三:我女儿3岁了,在家里的时候挺能说的,可是一到外面让她跟人打个招呼都不愿意的。一说她还哭。

我个人是特别不能理解家长为什么非要逼孩子跟陌生人打招呼。虽然我从小也是被这样教育来的。我妈总是跟人说“我女儿很懂事的,小时候不叫人都不说话的。从来没喊过喂,诶之类的”妈妈呀,我是被逼的呀。大了以后,有时候路上遇到我妈妈的熟人,也会说“叫阿姨,这是妈妈的朋友”我只会是礼貌性的点点头。然后我妈过后就会说“刚才让你叫阿姨怎么都不叫的啊,越大越不懂事了,小时候还知道叫人呢”(好吧,我妈又该说我拿她当反面教材了)。咱们来说说打招呼这个事到底该不该打,怎么让孩子心甘情愿的打呢?首先先来说说,听家长的话打招呼是满足谁的面子?当然是家长的喽,看我教出的孩子多懂事。可惜啊孩子可不这么认为,因为对她来说那是个陌生人。试想你会在大街上随便跟陌生人点头哈腰吗?一定不会吧!通常情况下家长给到孩子的暗示会加促他们的无助感,会觉得孩子不会说话、不会看、不会思考,所以需要我来教你,但对陌生面孔和声音的恐惧感会让他们退缩。一个3岁的孩子,平视前方时首先会看到成年人的膝盖,逐渐长大会看到成年人的生殖器、腹部、然后是胸部。但大部分时间需要仰视才能看到大人的脸。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内心是充满恐惧和无助的,还怎么会去跟对方打招呼呢,想躲还差不多。想让孩子跟相熟的人打招呼,可以蹲下来跟孩子平行,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示范“阿姨,你好。”顺便摆摆手。对面的人呢,也应该蹲下来跟孩子平视,让她能看到你的脸,“宝贝,你好啊”也摆摆手。这样示范多了,孩子自然会主动跟对方打招呼。在这里我想说一些我的想法:我不太建议成年人为了自己的面子去逼迫孩子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

图片源自网络

案例四:我们家两个孩子,大宝小时候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跟我不太亲。好几次大家都睡午觉了,我发现他偷偷摸摸的爬起来在屋里翻东西。

哈哈哈哈(原谅我不厚道的笑了)我可以想象当时孩子的样子是多么可爱啊。蹑手蹑脚的像寻宝一样的在家里这儿翻翻,那儿看看的,打发中午无聊的时间。孩子大了,睡眠时间缩短甚至中午不午睡属于正常。我们为什么不能看成是孩子怕打扰大人休息呢?从小跟父母分离长大的孩子从心理上是对父母的一种不信任,之所以做一些事情会背着父母是怕得不到认可,会有种怕再次被抛弃的感觉。平时父母的控制欲强,限制孩子太多也会使孩子会背着父母做些事情。在孩子的世界里,新奇的东西最有诱惑力,最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所以我宁愿牺牲睡觉的时间,宁愿被父母骂也想玩儿个痛快。既然妈妈也睡不着了,不如一起加入吧,可以玩角色扮演游戏。妈妈也扮演不睡觉偷摸翻东西的小孩,“嘿,你在寻宝吗?我们不可以让妈妈发现哦,否则会挨揍的”……在模仿中孩子可以自行发现行为的不妥之处,自己就会停止的。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妈妈也可以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参考《游戏力》)每个人都希望被主流价值观所接受。不良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渴望被关注的心。


图片源自网络

案例五:大宝5岁,小宝1岁半。有了二宝以后想让大宝自己睡,大宝就会很生气,一直哭闹。不让我抱着二宝。

争宠在多子女家庭里是再常见不过的现象了。(挖坑,后续写一篇多子女家庭性格影响)都是妈妈的心头肉,哪个都不好取舍,都想照顾可又分身乏术。(哎,心克朗子疼)5岁正处于性心理阶段的俄狄浦斯期(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会对异性父母过度的依恋。原本属于我一个人的妈妈都被外人夺走了,哪怕是自己的亲弟弟,亲妹妹,亲爹(关于这个论述可以看之前的文章《爸爸,我对你的爱会来得晚一些》)也会让他有这种感觉。夜晚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难度过的,尤其是要跟父母分开,会让他们感觉到焦虑。想象力丰富对于童年早期的孩子来说,会幻想衣柜里住着妖魔鬼怪,甚至连光线反射的影子也会想象成野兽,这会让他们更加担心一个人睡会受到伤害。睡前跟孩子讲讲故事,说说话,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告诉他们“爸爸妈妈就在隔壁,我们开着门,只要你有需要妈妈会马上来。”给与支持和帮助显得尤其重要。不会因为多了弟弟和妹妹会分走妈妈对你的爱,反而你会收获到更多的爱,来自弟弟或者妹妹。


孩子的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也会给他们有限认知带来很多压力,父母耐心的和孩子共同解决问题对他们很重要。最后附上孩子成长阶段与父母的角色,供家长们参考。

参考文献:《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喂你读书》集读书、心理学、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美食于一体的寓教于乐栏目。

一周一本好书,一周七道美食,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