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读书简友广场

今天惊蛰,除了吃梨习俗,这些知识必须今天告诉孩子!

2023-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书果星球儿童阅读

“春雷始鸣,昆虫萌动,莺鸣燕来,布谷催耕。”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万物复苏,虫蛇出动。这已经到了九九雁归时节,大地回春,长空雷鸣,草木萌发,蛰虫初醒。天地至此,也逐渐变暖。

今年惊蛰是3月6日4时36分2秒。

太阳到达黄经345度,这时候,《九九消寒图》的笔触里渐渐饱满了庭柳泛青的色彩,斜风细雨中听得见草木汁液的怦然心动,春天的脚步,从响彻于风中到掬起于水上,最后颤动在枝头。

终于,天空像神话里的盘古,凭借它蕴积了一个冬天的力量,以闪电驱散沉默,以雷音震荡山川,令一声尖厉的啸叫穿过地层。

这一声惊天的霹雳,就是惊蛰。惊蛰,自古有吃梨的习俗,为什么?除了吃梨,还有哪些关于惊蛰的习俗和说法?……

惊蛰是什么节气?

惊蛰为二月之节,汉初以前名“启蛰”。因避汉景帝刘启名讳,改为惊蛰。

“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古人认为,前年冬季因冬眠而蛰伏于泥土之中的昆虫,因雷声震震而惊醒出走。

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后,雨水渐多,乍暖还寒,春雷始鸣。

“大地春又回,长空裂惊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天上的春雷惊醒了蛰居动物。

《观田家》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惊蛰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春雷响,万物长”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而在民间这天还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可是为什么要在这天吃梨呢?

惊蛰吃梨的传说!

惊蛰吃梨这一习俗具体源于什么时候,已经无迹可寻,但是在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古称“昭馀”,因“昭馀祁泽薮”而得名)曾有着这样一个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

相传,闻名海外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人。

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

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

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另外,在苏北和山西一带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家,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除了吃梨,惊蛰这天也有三候要知道!

惊蛰三候有哪些?

古代把惊蛰分为三侯:“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唐 · 吴融 《桃花》)

惊蛰一候“桃始华”

“惊蛰之日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胜。” “桃花开蜀锦”, 随着桃花的相继开放,“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是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粲然而花华。在如霞似锦中,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惊蛰时节,蔷薇科的植物如苹果花、桃花、蔷薇、樱花等纷纷盛开,其中桃花和樱花是最明艳的存在。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

惊蛰二候“仓庚鸣”:

也就是惊蛰后五日,“仓庚鸣” ,仓庚也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于此时节鸣以求伴。

“阳气初惊蛰”,《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蛰动犹寒在,鸠鸣恰睡馀。素传鹰羽化,多占鹊巢居。”(宋 · 葛天民 《闻鸠》)

惊蛰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后再五日鹰化为鸠鹰,鸷鸟也。古称布谷鸟为鸠,春天,鹰化为鸩,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

鹰每年二、三月飞返北方繁殖,不见迹影。只有斑鸠飞出来,于是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

这是一个比喻,意为春气温和,连鹰都变得像斑鸠一样温柔了。

古人如何理解惊蛰?

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古人很重视惊蛰这一节气,惊蛰一过,古人就开始了春耕的大忙时节。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在农耕为主的古代,人们很早就明白:只有春天辛勤的播种,才会有秋天收获的喜悦。

有诗为证: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唐 · 韦应物 《观田家》)

 

虽然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仍要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

古人很早就有这样的觉悟:

谁言惊蛰花期近,偏觉十分寒峭。(清 · 高士奇 《摸鱼儿》)

作为最有“声音感”的节气,在标志性的雷声阵阵里,古时候,惊蛰又被称为“二月震节”。

“春雷响,万物长”,春雷叫醒了冬季中“蛰”的各种动物,古人认为:春雷萌动行风雨,整个的宇宙就像天地初开的时候,是一番新的气象。

陆游在《春晴泛舟》这首诗中就生动的说明了这一切: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另外,惊蛰也是古人邀请好友踏青郊游的好时节。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 · 宋祁 《木兰春》)”

在桃花的灼灼其华中看见春天,在黄鹂的婉转鸣唱中听见春天,亦在春雨的烟飞漠漠中感受春天。

除此之外,惊蛰这天还流传下来许多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惊蛰时节还有哪些习俗?

祭白虎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

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

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

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打小人

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看完上面这些,

大家是不是对惊蛰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呢?

那么,

你们在惊蛰这天

都做什么来庆祝了吗?

欢迎在底部留言说一说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