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成长的三阶段
每个人在职业上的成长各不相同,但是细究下来无外乎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刻意练习术的层面。这个阶段基本上是刚入职场前几年。熟悉工作上的各个环节,钻研每一块细节层面上的东西,力求达到熟练掌握同时get到好的成绩出来。
如果做产品经理,那就要熟悉自己公司产品设计流程、用户群体特性、用户的需求和痛点、业务流程等和业务相关的信息,还要熟悉产品设计方法、交互设计学、大众心理学、数据分析等有助于提供工作成绩的各类硬性技能,还要熟悉工作邮件怎么写、项目报告怎么做、怎么调动和推动同级别甚至老板来协助你的项目等这些软能力。
如果是做投资经理和分析师,那就要尽快熟悉所负责行业领域产业规模、发展现状、产业结构、有多少家公司尽可能都找出来尽可能作出完备的产业报告出来,不求有多么创新的观点,但求尽可能完备起来。熟悉财务数据分析、业务数据分析等数据分析和建模能力。
上面只是举了两个例子,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要求,工作技能技巧上、日常沟通和表达上、理论学习上等等这些方面,无他唯熟尔,要的就是一个刻意练习的韧劲,在反复的练习下到熟能生巧甚至变成本能,这就是职业成长的第一阶段,达到这个阶段也基本上有了职业上的安身立命之本。
第二阶,融会贯通
随着工作年限变长,经验越来越多,更多时候就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跨越。跨越什么,我个人以为就是跨越。
这里面的跨界有三层意思:
第一个是跨越原有的工作范围,产品经理也要关注运营和市场;运营也要去看业务推进,商业变现等等,不能再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需要从原来狭小的工作内容中抽离出一部分精力去关注更大层面例如整个部门层面,整个业务线层面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自己工作内容与整个业务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处理好工作协同也能有助于拿到更好的工作成绩。
第二个是跨越知识的局限,这个时候就需要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不仅仅局限于跟自己工作相关的。产品经理也要去学习运营、市场、销售甚至商业化等各方面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甚至去学习产业史,企业财务等各方面的知识,开始要去关注行业里面的动态,为自己提供更多的灵感。
第三个是从事到人的跨越,刚开始工作我们都是陷入事,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去关注人的层面。但是随着能力的提升,职位的晋升和工作范围的扩大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都要去关注人的层面。人和事其实是工作的一体两面,很多人都说只要做好本职工作不用管其他这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逃避。从早起学习管理老板,学会横向领导力怎么驱动自己的同事协力来把工作做好,到后面开始要去思考团队的协作,思考人和事情的匹配这件事谁适合干而且能干干好,思考组织的协同,思考怎么调动和指挥大兵团作战思考战略目标怎么拆分任务怎么分解指标怎么下达业绩怎么考核,甚至还不得不去关心人心的问题团队成员的心理压力、冲突等等。
只有跨越了这三个方面 ,才能跨越瓶颈,才会从一了个更高的层面去审视自己的工作,审视自己的职业、审视自己的行业。那么思路和局面也很容易打开,自然也容易脱颖而出。
第三个阶段 选择和决策
到了前面两个阶段,基本上就是职业高手了,职业生涯也到了一个新阶段。在往上走更多的依靠软性能力更少地依靠硬性能力。有一句话我觉得需要我们重视,一个职业高手不一定能活得职业成功。职业高手只能说明我们对于自己业务十分熟练精通、有着丰富多彩的经验和教训。但是职业成功还有其他层面,最重要的是选择,选择什么样的公司选择什么样的道理这个跟职业成功更是息息相关。
从两个层面来看
一是选择,怎么选择如何选择为什么这样选而不那样选。有一句说的好奋斗是我们的基本面,但是选择才决定成功。在人生最重要的那些关口上,当你选择对了,基本上就是事倍功半。选择加入什么公司,做什么职位,继续在大公司晋升还是创业、还是加入早期创业公司,这些都会决定未来职业路径和职业方向的不同。那这里面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理解自己的兴趣认清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决定的。大牛都是又勤奋又会选择,普通人往往头破血流之后才幡然醒悟原来当年还可以走其他路只是自己太容易头脑发热没能更全面地思考这个问题。聪明的选择,不仅是做自己喜欢的更是做自己擅长的。知道什么路径和节奏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另一个是决策,随着能力的提升,负责业务范围越来越大很多时候。更多的需要的就是决策能力,业务方向战略重心甚至人员调整都涉及到决策能力。但是这个层面的修炼也是时间积累和沉淀去、甚至不断犯错不断反思和迭代来提升的。
上面是个人思考的职业成长的三阶段,大部分人都是顺次提升的。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人一直停留在第一阶段,少部分人进阶到第二阶段,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到第三阶段。而且一部分人是循序渐进,还有人是跳跃着前进的三个阶段同时段在提升,看似在早期跑得快。在跳跃晋阶的这部分人也是少部分人是即跑得快又跑得稳,大部分人是开始来的快最后就是不断在摔跤发现前两个阶段还是很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