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教育

杭州女童为何会跟两个陌生人走?《奇葩说》马东这句话,你听过吗

2019-07-19  本文已影响2人  冰融

从得知杭州9岁小女孩子欣失联开始,我们都在为小姑娘祈福,希望她能平平安安回家。可最终事与愿违,小姑娘已经确认遇难。在海上发现她的船老大邵先生说:“小姑娘好可怜,我打捞的时候都流眼泪了……”

有人说,事情发展成这样,要怪孩子的原生家庭:她出生时,她妈妈才17岁,自己都还是个孩子;父母感情也不好,分开很久了,小姑娘最后一次见她妈妈已经是几年前了;爸爸在外地打工,每月往家打钱,小姑娘主要是跟爷爷奶奶过,算是留守儿童……

只是,在农村,像这样处境的孩子少吗?

可你随便挑一个8、9岁的孩子,让他跟两个认识才5、6天的人出门,而且还是出远门,就他自己一个人,没有任何他熟悉的大人跟着,这个孩子会答应吗?

别说不答应出远门了,就是不太熟的人靠得近一些,这些孩子都会主动往后退,躲到大人的身边。

那为什么偏偏小子欣就答应了呢?

爷爷奶奶在采访中曾提到,小子欣“谁对她好一点,她就很信任谁”。这让我想到了《奇葩说》里柏邦妮的一句话:“心里很苦的人,要有多少的甜,才能填满啊?”

主持人马东马上反对说:

你错了!心里苦的人,只要有一丝甜,就会很满足。

得到一点点好就很满足的子欣,心里到底在苦什么?是家人对她不好吗?

7月16日,还有游客发文称,她曾在两年前与子欣在名宿相遇,当时子欣奶奶在名宿帮着做饭,“老人家是真的好”;爷爷种果树,平常摆摊卖水果有些收入;子欣的爸爸在外面打工,赚的钱寄回来给子欣花……

这一家人的日子在村里不算差,我们能看到的孩子的每一张照片,小子欣都衣着整齐,笑容明媚,也的确能说明:子欣是被照顾得很好的孩子。

生活被照顾得好,不代表内心也被照顾得好。

孩子遇到陌生人就跟人这么亲近,只能说明,孩子在家人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感觉缺爱,才会把别人给的一点点好错认成“爱”,太渴望得到,才会完全不设防,如飞蛾扑火。

不妨关注一下这家人的情感表达方式:爷爷奶奶比较粗线条,才会答应孩子跟着陌生人出门吧?这样性格的老人,又是隔代抚养,更多的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让孩子吃饱穿暖饿不着,至于太细节的,照顾不到;

子欣的爸爸,据称脾气不太好,跟孩子的相处方式不会太细致。尤其是,在孩子出门且没有消息的情况下,还是按照约定好的日期,在7月8日先跟孩子妈妈把离婚手续办了,并且没跟孩子妈妈细说孩子失联的事,可以在体谅他人感受、照顾他人心情的方面,的确是有欠缺的。

一边是在成长中很需要爱的孩子,一边是大大咧咧只顾着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的家人。孩子笑容背后,对爱的渴望,大概被忽略了很久了。小子欣真的感受到了来自家人的爱了吗?又感受到了多少?

比为孩子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照顾孩子的感受,关爱孩子的心灵。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家人的爱,孩子的心才会满,脚步也不会迷失。

如果不能常常陪伴在孩子身边,到底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呢?

对于很多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而言,父母不能常常陪伴在身边,这个是现实问题,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不能改变陪伴时间,但能够提高陪伴质量;我们不能改变现实距离,但能改变跟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性格,但可以提醒自己对孩子更细致些耐心些。

1.如果人不能常回来,那最起码电话和视频不能少,要多听孩子说说话,分享孩子考试得高分的喜悦,也鼓励孩子在考得不好时别灰心;

2.孩子犯了错,别着急吼她打她,别和问题站在一起,去孤立孩子,而是跟孩子站在一起,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3.在回家之前,别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买礼物,先问问孩子,她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4.回家之后,哪怕只能待几天,也要留出时间来陪陪孩子,多听听孩子在说什么,多问问孩子在想什么。

5.记得抽空去一趟孩子的学校,认识认识孩子的老师,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跟老师跟同学相处的情况。

6.让孩子带你去看看她的伙伴们,知道她在跟什么人一起玩,平常又玩些什么,会帮助你了解你的孩子。

7.如果孩子愿意,抱抱孩子;如果孩子想跟你一起睡,别拒绝孩子。爸爸宽厚的肩膀,妈妈温暖的怀抱,一次就能让孩子记很久......

父母不仅仅是生下孩子的人,还应该是陪伴孩子成长的人。这种陪伴,拼的不是时间长短,而是质量高低,是够不够细,是走不走心。用心的陪伴,哪怕一年只能回家两趟,哪怕每趟只能陪孩子几天,孩子也照样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心被爱填满了,连等待都是甜的。

爱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她感受到被爱。而要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父母分开,也不是当留守儿童,而是父母不懂表达,爱得太粗糙。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希望更多的父母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用有质量的陪伴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爱。爱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动力,也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土壤。为了孩子,让我们不断学习,一起努力,欢迎您关注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