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如果视死如归是好的,为什么不能视别人的死也如归呢
2017-09-11 本文已影响15人
爷有蔓草
今日观点:《庄子》应该怎么读
《庄子》是一部寓言大全,要体会寓言背后的道理,但不要把情节和人物当真。
一、“视死如归”可敬,“视别人的死如归”可怕
1、情绪化都是不理性的
马可.奥勒留
理性是情绪的天敌
2、《庄子》教你如何用理性驯服情绪
魏国人东门吴死了儿子,却不伤心。
- 以前没儿子的时候,并不觉得伤心
- 现在儿子死了,等于退回到当年既没有儿子也不伤心的状态
- 掌握这个逻辑,任何时候都不会有烦心事。
3、《庄子》的这套逻辑知易行难
靠理性驯服天性,说来容易做来难
二、庄周是个寓言大王
1、所有故事都是编的
- “寓言”一词出自《庄子》杂篇
- 有的是纯属虚构
- 有的假借名人,虚构剧情
2、《庄子》的创作风格
- 寓言(假托外人发言)占十分之九
- 重言(德高望重的长者发言)占十分之七
- 卮(zhī)言层出不穷:无心之言,没有主观成见的言论,汪洋纵恣,海阔天空
3、《庄子》故事你别信
- 所有名人,甚至庄子本人的事迹,你都别信
- 只需体会故事背后的道理
三、庄周生平扑朔迷离
1、庄周的传记附在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子传》里,相当简略。
2、庄周一辈子不愿做官,拒绝楚威王请他做卿相的邀请
- “楚王聘庄周”的故事可能只是寓言,纯属虚构
3、庄周与扁鹊是同门师兄弟
- 隋唐年间玄学大师成玄英考证出庄周的老师是长桑公子
- 扁鹊做了神医
- 庄周做了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