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纪录片《出路》感想

2021-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吕姝錡

如果说有一条能通往向上的道路,那这条路一定是教育,看完《出路》后更加认可这句话。

《出路》讲述的是三个来自不同阶层的主人公6年时间不同选择不同命运的故事,三条故事平行叙述,给人很强烈的现实冲击感,又有种深深的无力!第一位主人公是马百娟,她来自贫困山区,12岁才上二年级,每天要独自走很远的山路去学校,而她的学校,也仅仅只有五个学生,老师尽可能得把他会的都交给他们,她对世界的认知,仅限于课本,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她的父亲并不鼓励她走出去上学,在她16岁那年,父亲让她辍学了,并且嫁给了自己的表哥有了孩子,用她父亲的话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认识两个字就可以了,反正以后还是要嫁人的,嫁了人也不能工作了,都一样,都要靠男人的”。马百娟没有反抗,顺应了属于她的命运安排。

    故事的第二个主人公徐佳,一名复读的高三学生,故事的开篇已经是他第四次复读了,他压力很大,甚至很恐惧,家里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父母都非常支持他读书,认为这是改变他们命运唯一的出路,尽管家境不好,砸锅卖铁也一直供他读书,后来徐佳考上了湖北工业大学,学了机电工程专业,毕业后先是去卖了保险,后面通过了神马电力公司的面试,留在了武汉工作,和他大学期间谈的女朋友结婚,他说先成家后立业,为了给母亲一个交代,也是给那个陪他风雨同行的女孩子的交代,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很早就明白了责任二字的意义。通过读书,他也总算是走了出去,成了他们那少有的大学生。在城市立足。

    第三位主人公是来自北京胡同的袁晗寒,她16岁,由于无法和学校里的环境融合,母亲为她办理了休学手续,每天待在家里,不愁吃喝,思考着自己活着的意义,她想找到事情做,以至于让不愁吃喝的日子不那么无聊,于是自己动手开起了咖啡馆,自己粉刷墙,自己手绘墙画,满满的艺术气息,但是因为开在菜市场的闹区而无人问津,没有人消费她的艺术和时尚,再一次陷入了迷茫之中,后来妈妈送她出国留学,学习艺术,在国外她体验着自己的新生活,养了只小兔子,谈了男朋友,后面回国后开了自己的艺术投资公司,而她依然在探索自己生命的意义……

三种镜头的切换,三种不同的家庭背景,三种不同的人生轨迹,真实地让人无法抗拒,那种与生俱来的无力感,让我想起了前两天火爆网络的河北衡水高三学生张锡峰的演讲,衡中的学生大多都来自农村家庭,高考是他们逆袭的唯一途径,他们想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甚至整个家庭的命运,他们励志要走出去要到大城市发展,就想锡峰对同学说的那句玩笑话“我就是来自农村的土猪,也一定要去拱了大城市的白菜”。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我相信起点不等于终点,有人出生在罗马,有人出生是牛马,但那又怎样?命运依然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自己心中有不灭的希望,就一定会有逆风翻盘的那一天,徐佳知道袁晗寒的故事,他明白人生来就是有不公平的,但是他接受属于自己命运的安排,并且依然为之奋斗,在他的命运里,他又何尝不是自己的英雄呢!有人想努力活得更好,有人拼尽全力也只是想活着!人类的悲喜本来就各不相同!但我还是想说,那又怎样呢?我们依然可以选择自己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依然可以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