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因为对同学发脾气而内疚,我脱口而出“太好了!”
今天北京大雪又赶上周一堵车,对于早高峰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于是小咸鱼非常悲催地迟到了,而比迟到更可怕的是——她今天月考。
下车的地方离学校还有一段距离,我俩狼狈地扛着箱子、踩着大雪在路上狂奔,像是一对逃难的母女。
坏消息是还是到晚了,而好消息是仅仅晚了10分钟。
下午放学,我接小咸鱼回来时,明显感觉她的情绪低落,似乎有心事。
在我锲而不舍地追问下才知道,原来今天她本就因为迟到导致心情很糟,一个男生在考完试还跟她开玩笑,说她进来时喘气的声音像牛一样。
“别烦我!”小咸鱼当即就冲他发火了。向我转述时也能感觉到她当时该有多生气。
原来这就是让小咸鱼内疚、自责的原因,她觉得自己不该对那个男生吼。因为这样太伤人家的自尊心了。
听了小咸鱼的话,我反而说了声:“太好了!你居然会冲别人发火!”
她听了很是不解,忙问我为什么要这么说。我说:“如果是别的孩子,他们的妈妈可能会觉得应该团结同学,不该吼人家。可你和他们不一样,因为你从来都不敢对别人发火。”
小咸鱼还是不懂,我便给她讲了一个网友曾经问我的问题,而我是这么回答的。
问题是:为什么懂事的孩子,会生活得很压抑?
我告诉她,因为懂事的孩子会特别在意别人的感受,就会形成讨好型人格。越是怕别人不高兴,越是要拼命委屈自己,成全他人。但是这样的结果往往得不到对方的真心,反而会成为最被忽视的那个。
付出和收获完全不成正比,久而久之就会心理失衡,无法开解的话有可能发展成抑郁。
所以人不必太懂事,先爱自己才会得到别人的在意。
听了我的回答,小咸鱼有些明白,但还是又问了我一个问题:“妈妈,大人不是都喜欢乖孩子吗?这样做多不乖啊!”
听到这个“乖”字,我感觉心里有一根陈年老刺开始隐隐作痛。
我从小就清楚地知道,我“乖”,我“懂事”就会让大人高兴。于是,我总是把自己真正的感受、情绪压制在心底最深处,努力让自己看起来讨人喜欢。
时时刻刻在意别人的想法、看法,却唯独忽视了自己的感受。
久而久之,等我长大以后,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一个不懂拒绝别人,总是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的“烂好人”,也养成了讨好型人格。
可尽管我一味地迁就、讨好,却从未得到过别人的在意。我清楚地记着一个朋友对我说的话。
“你知道我为什么总是对你那么过分吗?因为无论我怎样做,你都从来都不生气。”
这句话我永远都忘不了,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便明白一个道理——想让别人在意你的感受,你就要先在意自己的感受。
从那时起,我改掉了讨好型人格。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的付出最多,却仍旧轻易地被忽视。
其实,就是因为别人和你的社交成本太低了。一句难听的玩笑说一次,你不在意,下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一件不好说出口的请求给到你,你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后面就会有一连串难开口的事找你,你全部应承下来,一直到把自己弄得进退两难、疲惫至极才作罢。
所有成年后的性格,其实都是少年时埋下的“因”。
我的讨好型人格就是因为过去太“乖”、太“懂事”了。而“乖”和“懂事”就意味着要隐藏情绪,不敢表达真实情绪。
懂事的孩子长大后顺其自然地就成了“老好人”,而他们的“好”并非全部来自于真心,而是出于害怕别人生气,害怕别人不高兴。
那这些小时候的“乖”孩子,长大后会怎样呢?他们会生活得非常辛苦、焦虑。
你想啊,一个人每天的精力都在去理解别人、讨好别人,时时刻刻都在察言观色,怎么可能不辛苦。
我告诉小咸鱼,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不需要太乖,当你感受到“委屈”和“不快乐”时,那就可以“不乖”。
总之,我希望我的女儿,永远不要太乖。因为一直做个乖孩子,很辛苦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