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

主观性是如何“杀死”真相的?

2019-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我的白日梦少年

近来听了几节关于《罗生门》电影分析的课。从前觉得这无非就是一个男人强奸了一个女人并且杀了一个男人的故事罢了,除此之外就是那句:听说罗生门的鬼因为害怕人的凶残而逃走……

怀着不一样的心态重新认识了《罗生门》,重新认识了黑泽明,重新认识了电影。原来以为矫揉造作的感想就是影评,原来以为看懂了一种情感便把电影看通透了,原来自以为是的把电影当做小说的附属品,我自己都没法原谅自己的愚昧。

每一种色彩,每一处明暗,就连一场无休无止的大雨里溅起的水花,就连一个配角不经意的动作,我似懂非懂,但着实明白了伟大的影片的每一帧都是导演的七窍玲珑心。

厚重的黑预示着危险和神秘,闪耀的白代表着光明和希望。而影子的光斑就像甩不掉的宿命如影随形,人性的丑与美在审判面前没了界限。

“如果不是那阵风,我是不会杀人的”,有些滑稽但又让人没法反驳这样的真相,蓦地想起加缪的中篇小说《局外人》,主人公在语无伦次中说的那句:至于我杀人的动因,那是因为太阳起了作用。

当樵夫将真实所见娓娓道来,当躲雨的人戳破事实樵夫偷拿了女人的匕首,在叙述者的慌乱中,我以为审判室里的每个人都在说谎,为了与死者早点撇清关系,为了不多生事端惹麻烦。

可是,直到最终也没有真正的凶手,法官甚至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唯一可以确定的既定事实是,一个女人被强奸了,而一个男人死了。那么,结果大抵一点也不重要。

每个人都讲着自己的故事,几人诉说就有几人的版本,难道真的是人善谎言嘛?是主观性囚禁了我,同样囚禁了剧中人。

每个人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选择性遗忘了对自己不利的事实而又大肆渲染于自己有利的部分。故而,没有结局是最好的结局。

在最客观的观众心里,每个人都早已带上了自己的答案。毕竟杀人?一旦完成动作,任何妄念都能是凶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