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跳桥男孩,你与世界打了个死结
文‖西湖涵碧(原创)
前几天,看到上海17岁男孩,因与同学闹矛盾,被妈妈说了几句,就冲下车,跳下桥了结自己的生命。可怜的妈妈紧随其后,可是连孩子的衣角都没碰到。回过神后,妈妈懊悔得捶地痛哭。
也许妈妈想着自己就差那么一点点就可以抓住孩子了,可是这个距离远比想象中的远多了,他们早已在亲情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虽然他们同住一个屋檐下,虽然他们还有着彼此熟悉的面容,但是他们的内心早已不再是对方熟悉的那个人。
这个距离的逐渐拉大,最终演变成了阴阳两隔的遥远距离。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拉大这个距离,摧毁男孩与妈妈的亲子情分,以及对世界的留恋呢?
从孩子的角度看,也许是妈妈太啰嗦太严厉,对孩子没有同理心,导致孩子对这个世界生无可恋。从妈妈的角度看,也许是孩子太任性,内心太脆弱,一言不合就自杀。
这些都不是问题的真相,距离肯定不是单方面产生的,两者的所作所为都会加速距离的拉大。
究其原因,是活得太自我?不懂得与他人友好相处,不懂得与世界和解,让这个男孩与妈妈越来越远,最终与世界遥不可及?
生命最终,男孩与妈妈情感之链永远断开,而他与世界打成的死结,永远没办法再打开。而他也耗尽一世生命,把自己的生活搞得满地狼藉之后,用跳桥的这样激烈的方式来挥刀斩乱麻。他是解脱了,却留下一堆乱麻给活着的人。
这世界真的那么可恶么?让他这么急着摆脱?他有没有想过,他这样横冲直撞,与他人和家人之间矛盾不断,是不是让他错过了看到真相的很多时刻?
我想起我小时候,大概十三四岁的年纪,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妈妈批评了我,我怒气冲冲地从妈妈的店铺里奔回了家里。
然而过了没多久,妈妈就一边急促地呼唤我的名字,一边用力地拍打着大门。我很纳闷,但因为气郁结在心里,我故意忽视了妈妈的着急,选择了不搭理她。
不知过了多久,我最终还是忍不住打开了大门。妈妈在见到我的那一刻,不是我以为的怒气冲冲,反而因为一脸惊喜而笑容可掬。
我对妈妈一瞬间的表情迷惑不解,因此也忘记了生气。妈妈从惊魂未定中缓过神来,脸上呈现一种被幸运女神眷顾的笑容。她一边抚摸着自己的胸口,一边靠近我说:“吓死妈了,我还以为你跳河了。”
后来才听妈妈说道有个人在池塘边捞鱼滑了进去,妈妈以为那人是我。再仔细端详妈妈灾难过后喜不自胜的脸,我发现妈妈是爱我的。这个真相,让我为自己之前的行为感到愧疚。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更多妈妈爱我的细节。比如过马路时,我都那么大的人了,妈妈仍然会不由自主地拉紧我的手。还有她给我买衣服从来都没有嫌贵,却在自己生病的时候不舍得买药。
我想不光是我一个人看到父母批评背后的爱,但是也有不少人只看到了批评,没看到爱。到底是什么原因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我觉得应该是与人为善,与这个世界不断和解吧!这是我思考良久的答案。一个人如果能与他人友好相处,不时时刻刻用最坏的心思去猜度别人,那么他会有机会看到他人和这个世界更多美好的一面。而这些美好,也会成为他人生中黑暗时刻的一道光,指引着他跨过那道坎。
如果那个妈妈在与儿子相处时能遵从这个法则,那么她会理解孩子当时那么做的理由,试着去理解孩子做得对的地方,也会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探讨他做得不对的地方。
如果那个男孩在与妈妈沟通时能遵从这个原则,那么他会知道妈妈的担心。看到妈妈爱他的真相,他会语气柔和地告诉妈妈别太大惊小怪了,下次怎么做才会把事情处理好,又不让妈妈担心。
可是人生不会让你有机会重来。与他人握手言和,与这个世界不断和解,是我们终其一生要学的东西。
成为自己,不是让你任性妄为的理由,而是让你在有限的生命里顺势而为,不伤人不伤己,让世界因你的存在而更加自然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