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情怀》石桥铺的故事40集连载目录暨贺岩作文点赞
文 贺岩

40,3.jpg
本号发的《从街坊邻居-石桥铺的故事》。以众多街坊七嘴八舌讲述一条业已消失的老街故事这样一个方式,表达因旧城拆迁而各奔东西的老街坊们对家园的思念。
前两天,接到组稿人庞国义先生的通知,以第40集知青作家李长寿先生的那篇“过客漫话石桥铺”压轴,连载暂告一段落,但故事还在继续,《石桥铺的故事》写作组的朋友们正在进一步寻觅蛛丝马迹,拟更深层次的对这条老街文化资源进行抢救、发掘……
重庆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作家贺岩先生读了街坊邻居-石桥铺的故事,不禁拍案叫绝,欣然提笔作文,现全文转载如下:
创立“人民文学” 留住我们的根 为《街坊情怀--石桥的故事》摇旗呐喊
近来在山城重庆,一个以《街坊情怀--石桥铺的故事》为代表的群众性寻根活动正在网上悄然兴起,其影响日益扩大。
一篇篇带着乡土气息的故事,一帧帧翻黄发霉的照片,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锈蚀的挂锁,推开沉重的记忆大门,无数看似被遗忘的故人往事夺门而出,时而清楚,时而模糊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唏嘘感慨,令人神情恍惚,令人浮想联翩:
故事中的石桥铺,近嘉陵波涛,聆歌乐灵音。重庆要冲,渝州通衢。四通八达,商铺林立。车麟麟,马啸啸。扁担吱吱挑脚汉,牛高马大抬脚棒,拥挤不相让。
溪水穿石桥,黄桷洋槐香。木楼绕炊烟,瓦墙映夕照。芳草萋萋送故人,红灯高挂迎客到。如诗如画如浅唱,错把他乡当故乡。
秋天的龙门阵,夏天的凉板床。张二伯手指击节唱三国,刘大妈骂遍通街无人当。人约黄昏后,柳枝掩含羞,月儿正圆凝星空。儿童追杀官兵盗,竹刀泥枪亦英雄,呜嘘呐喊夜不收。
换了三次底的锑锅,断了一只腿的闹钟,锈迹斑斑的瘪铁环,掉了线缝的旧书包。过去一文不值的破烂,如今价值连城金不换。
难忘爸爸的烧刀子酒,一滴入口火燎喉。就上两粒花生米,神仙下凡请不走。最忆妈妈的泡菜闷锅饭,还未进嘴口水咽。山珍海味全吃遍,敌不过一块锅巴片。
悲欢离合多少事,酸甜苦辣味俱全。浓浓乡愁浸岁月,弥久愈醇愈香甜。
推开滑窗,满眼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溢光流彩。曾经的疑团又在心中扩散:石桥铺啊石桥铺,你不就是一老街古镇,现在已经灰飞烟灭,踪迹难觅,凭什么要久久占据我的心房?读完这些故事,看完这些照片,我幡然醒悟:原来你是我忘不了的故乡,你是我离不开的故土!那里有我的家园,那里有我的父母双亲,那里有我的同窗好友,那里还有我的竹马青梅。那里珍藏着我的梦,那里深埋着我的根。我已经与你血脉相连,肝胆共照。你伤风,我感冒;你生病,我倒床。
可是,我们终究不能地久天长。

40,1.jpg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与都市文化的迅猛扩张,老街古镇文化正在迅速瓦解,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与我们渐行渐远,以之为基础的华夏文明也正在城市文明的挤压中支离破碎,几乎坍塌。有没有办法既能吸收现代都市文化又能保存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呢?我们该用什么办法来完成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呢?
感谢《街坊情怀--石桥铺的故事》写作组的朋友们,你们用实际行动率先出手,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开辟了一条新路。这也许还是一条解决上述世纪性问题的捷径!如果真的做成了,无疑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历史书籍从来都是由学者写成,文学作品从来都是作家的专利。而你们用自己的胆略和实干精神开创了真正的“人民文学”新时代!一群草根平民拿起笔来,写自己的事、写自己的家;再延伸到写亲朋的事、写家乡的事。你们的工作证明了:人民不单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也是记载世界历史的主人。只有人民真正拥有了真正的话语权,才能真正成为世界历史的主人。
设想一下,中国具有石桥铺地位的乡镇数以万计,如果都如石桥铺的朋友们那样,让原住民们都拿起笔来,用文字记载下自己人生,记载下自己的家庭,记载下自己的家乡。那将是何等可观的场面!上百万作者将留下几十亿字的第一手的文史资料。这些资料会对今后的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就连上帝可能也只能耸耸肩头。
应该承认,除旧布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无论我们对中国式的旧乡镇有多么喜欢,它们的消失只是时间迟早的事。然而,众多的老街小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依附着我们民族的灵魂。
它们的消失也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意味着民族灵魂的消逝。家没有了可以重建,财产没有了可以赚回来,国土被侵占了可以夺回来,国家灭亡了可以光复。但是如果文化断裂了,这个民族就玩完了。
数典忘祖是最大的败家,最大的卖国!让老祖宗传承了几千年的魂魄在我们这里离散断代,是我们的耻辱,我们的罪过!抢救旧城老街的文化遗产,就是抢救我们的根。留下旧城老街的文史资料,就留下了再生的种子。只要有机会,它可以在新的环境中,用新的形式得到保存和发展。文字在,文化自然在。文化在,民族的魂魄自然在。
寻根的过程又是写作者批判反思的过程,思想成熟的过程。在整理记忆的同时,我们的灵魂也将经历一个痛苦考问的过程,最后慢慢趋于平静,这种平静就是成熟的开始。如果几百万参与者能在收集写作的过程中,逐步成熟起来。这对中华民族来说,可谓天大的幸事!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大批旧城老街将沦为废墟。但这些废墟不是一堆垃圾,而是埋藏着珍宝的矿坑。用心挖掘,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优秀品质,往往就埋藏在这废墟里。抢救传统美德,防止文化的断裂,找回初心,回溯本源,由此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这才是旧城老街牺牲的价值。
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五千年沧桑,依然傲立世界民族之林,其重要原因就是在任何情情况下,都有支撑起它的脊梁。前赴后继,香火不断,源远流长。
知青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是一个最能创造奇迹的群体,有责任有能力承担起这继往开来的任务。接好手中的这一棒,传递给我们的子孙。我们呼吁众多的知青朋友,放下鱼竿,离开麻将桌,走出自怜自艾的藩篱。积极参与这一项重大的群众活动,让自己生命再次发飙,散发出最灿烂的光辉,在我们手中开创出史无前例的真正的“人民文学”新时代!
不爱自己者,何以爱他人?不爱他人者,何以爱家庭?不爱家庭者,何以爱家乡?不爱家乡者,何以爱祖国?
《街坊情怀~石桥铺故事》前40篇连载目录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767164da0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