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家长与孩子
女儿小时候玩伴的妈妈来访,她穿了一件大红的紧身长裙,白色的高跟鞋。显得亭亭玉立,但却掩饰不住一脸的疲惫。
我们以前同住一个小区,后来孩子读初中,为了孩子读书方便,他们搬去市区了。最近又搬回来了,前段时间约我见面,我没空,今正好休息,就给她发了微信。
“我们算下来有四年多没见面了,孩子们都大了,我们也老了。”我感叹道。
“你怎么说自己老了呢?你几几年的?”她问道。
“七零后!”我答。“你呢?”我问。她告诉我,她也是七零后,只不过比我小八岁。她的女儿和我女儿一样读高二,她看上去比我要焦虑得多。
妈妈之间的交流,不外乎家庭、孩子。她要看我女儿最近的照片,我翻出手机里的照片给她看 。
“你女儿瘦了!长得越来越像你了!她现在有多高?”她边看照片边头也不抬地问。
“比我高,最近感觉又长高了 。”我微笑着回答。“让我也看看你女儿的照片!”我迫不及待地说。
“好瘦!头发也剪短了,像个英俊的男孩子!我差点认不出来!人们常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果不其然。”我兴奋地说。
小时候的她们 ,都胖嘟嘟的,现在一个个都成了苗条淑女了。我们共同总结的原因是:一方面学习的确辛苦,另一方面,她们吃东西有节制,哪怕最喜欢吃的东西 ,她们也不多吃。这点让我们很欣慰。
说到自制力,我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了手机。“孩子一拿到手机,都不是人了。”我们异口同声地说。随即,我们都笑了。
她说她女儿周末在家打游戏,都打上瘾了。我说女儿平时住校,不带手机。但周末我们不限制她看手机,虽然心里也担心手机影响她学习。
我向她叙说了一件刚发生在我身上的事。
周一的早上女儿返校,我遍寻不到女儿的手机,急得在家里走来走去。几次想开口问女儿要手机,都强令自己闭了口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我早已领教过,怕影响了她一天的心情。
因为是先生送女儿到学校,所以我寄希望于先生。希望到校后女儿会把手机交给先生带回。如果不交,至少先生可以开口提醒一下,实在不肯交,我们也拿她没办法。
那个早上,我心里有多忐忑,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从体会的。手机——学习——成绩,在我们家长看来,手机是学习的敌人,是直接导致成绩不好的罪魁祸首。手机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却给我们家长带来了深深的忧虑。
当我的心情平静下来的时候,女儿的手机出现了!它静静地躺在那,熠熠地闪着光,仿佛在告诉我:“我昨晚就躺在这儿了!”我激动地一把将它举起,再锁进抽屉。奇怪,我刚才怎么会看不见?
我想起昨晚进女儿房间探视时,她正在学习,好像是没看见手机。我以为她把手机放到了枕头底下,早上她走后我还翻了她的枕头。
幸好早上我没有开口,依孩子的脾气,说不定她反而会把手机带上。我庆幸自己早上管住了嘴。
“可见,在青春期的孩子面前少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结道。
“你女儿算是听话的了!我要收女儿手机,她不肯,眼睛睁得像铜铃一样大,瞪着我,好像要把我给吃了。我刚要伸手,手就被她一把抓住了!力气大得不得了!”我只好作罢了。我们大人尽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剩下的随她去吧!”她无奈地说。
“是啊,是啊!学习是她们自己的事,我们再着急也白搭!”我安慰道。
“高二分班,我曾担心女儿是否适应。原来在好班,同学中好多是学霸,相处的都很好。后来问女儿新班的情况,她的话让我对她刮目相看了。她说:“老师其实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最主要的是靠自己。现在的班和纯理科的班是同一个老师授课,每个老师上课都有自己的风格,是要自己去适应新老师,而不是让老师来适应你。”所以,她的话打消了我的疑虑。”我微笑着说。
“我们高一时,一直都不开心,说是不喜欢那个班主任,班主任是物理老师,她老是和老师对着干,这次选科,她偏不选物理。还好这次分班,分到的班主任她很喜欢。”她说。“那一年,我真担心死了,怕她抑郁了。”她舒了一口气说。
“有空让她们碰碰头吧!”我建议道。想想女儿休息天也是一个人,从早到晚都在家里。
“我们准备艺考,现在每周日都在外面画一天的画。周六上午补英语,下午补数学。我也想让她们一起玩玩,没时间呢!”她叹息着。
现在的孩子真够可怜的!上班还有两天休息呢!许多学生却连一天休息也没有。
我和先生只为女儿安排了一天补课,一直鼓励女儿休息天和朋友出去玩,多接触一下社会,多与人交往。电影票、哈根达斯券我们都给了女儿。让她请同学看电影,吃冰淇淋,零用钱也不少。可是,女儿说同学一个个都在补课,就连那个最要好的朋友也被关了禁闭。实在没人有空和她出去,所以她也就不出去了。
我们又自然而然地谈到了补课。我们参加的是大课,她们参加的是一对一的课,费用比我们贵一倍。我们补的是课外的,她们补的是针对高考的。
可见,许多家长的补课都是急功近利的。先生也说了,别人提前一步,我们提前半步就行了,不要太急功近利,否则,欲速则不达。
虽然几年不见,但我和那位妈妈一谈起孩子,还是有说不完的话。送走了那位妈妈,我陷入了沉思。
家长教育观念的差异,有时真的会直接导致孩子之间的差异。对待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就是要有耐心。克制再克制自己,压抑再压抑自己。自己不懂的,千万不要去指导孩子。更不要企图控制孩子,要相信孩子。
我知道,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但我们一直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