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1电影《芳华》观后感

2018-01-01  本文已影响0人  付文平Paul

        实在厌恶小区旁边惊天动地的噪音,无奈之下,喝完老邻居孩子喜酒之后打算看一场电影来逃避噪音污染。冯小刚的电影《芳华》成了一家人的首选。看完后感觉确实不错,个人认为应该获得奥斯卡奖项,在这件事上国人实在不应该谦虚!应该为此大发热心。

       早几年前看电影《1942》,对冯小刚电影迈入苦难意识、反思历史的态度已有好感,结尾曲《唱一首天上的歌》更让我从心里视其为“弟兄”,然而对电影《芳华》的观感还不至于受既有认识的限制,自信比较真实客观。

       看完《芳华》,和很多人一样,心中不免充满惋惜和遗憾,恨不得自己做导演,让男女主人公“活的更好一点”。然而事实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理解。仔细想一下,电影中的人物有谁活的更好呢?有谁不像朴树所感叹的“一边拼命想着死、一边又拼命地争取活着”。

之前看过一些人的观后感言,有人认为“活雷锋”太没有原则,女主角太善良。看完片子,一个个的问题跳跃闪现,“如果你是其中的任何一个角色,尤其是男女主角时会怎样行事呢?”“如果一切重来,主人公是否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呢?”“当你陷于那样的境地,你怎样回应那种群体性的排斥?”当然啦,一切都不能假设。

       看完整部影片,除了两个明显的“好人”外,我没有看到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每一个角色都像生活中一个个普普通通的真实生命,和自己以及身边人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但是无形中却感到被一种巨大的“恶”锁环绕,尤其是女主角所处的那种被排斥的境况。原来无处不在的骄傲、嫉妒、纷争、谎言等已经渗透扩散到每个人的毛孔,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这些东西与隐藏在灵魂深处的良心形成了一个明显且富有对比的大而无边的“恶”。“没有义人,连一个都没有。”谁能救我们这本质上取死的生命呢?难怪人人哭着来,个个哭着被送走。“天然人”内心这些的邪恶品性发酵起来大大地胜过战争的残酷无情,人心深处的邪恶透过战争彰显的鲜血淋淋,然而这还只是看得见的部分,看不见的伤痛如影相随、甚至衍生感染到后代的人们。突然觉得国人待人的最高智慧“设身处地”原则和圣经的黄金法则“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在电影当中好像都失去效力。

        感谢上帝!看完电影只有遗憾痛心、没有抱怨仇恨。

        男主人公刘峰几近人之“典范”,使我想起耶稣基督。刘峰虽说所做皆为小事,但始终都是利他的好行为,帮人带东西、做沙发,甚至让出提干晋升机会给他人,但却落得被人落井下石、断臂、遭人欺负,以致求死成圣,换取那棺材中的馨香;耶稣基督降世传天国福音、并且医病、赶鬼,行各样的神迹奇事,使瞎子看见、瘸腿行走、死人复活,但最终被人钉上十字架,其中包括那些“吃他的饼得饱之人”。

        感谢上帝!他让我清楚的确信“人始终是人、  神始终是 神!”刘峰、何小萍的遭遇让人惋惜、让人反思.他们或做好事、或极力讨好别人,但结局却出人意外;耶稣基督并他的十字架带给人们的是救赎和是非善恶的标准(真理)。因为世界的恶,我就要作恶人与世界为伍吗?因为我受到伤害就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吗?断乎不可!不要与恶人作对,要以善胜恶,以至于要爱你的仇敌。胜得过吗?活着的盼望到底是什么?不是有话说吗?“既然没有什么可看的,为什么不关掉灯呢?”

       在片尾男女主人公终于走到了一起,拥有了一分普通人“内心的幸福”,他们真的幸福吗?又得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说呢?至少我相信他们比那些“被跳楼”、“被抑郁”、“被限制”的高官富贾好点吧。

       再次的感谢上帝!这部片子让我看到了在今生苦难背景之下那些持守内心良知之人的平静安稳,我相信再往前走,必有许多的人得着那在此岸之外彼岸的盼望,这盼望必成为苦难之海的灯塔,引领人们度过现世的艰难。古老格群岛的幸存者不正是那些身在此岸仰望彼岸的“弱者”吗?

       “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这皮肉灭绝之后,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 神。”

        这就是我活着的盼望!你的呢?

                                                                                                                                             2018.01.0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