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春·舌尖上的鱼苗投稿专题

清明节到了,该吃蒿子粑粑了

2020-03-30  本文已影响0人  愤怒小葫芦

1

爷爷在世时做什么事情都很讲究,尤其是在做美食方面最为精细、极致。

除了会烧菜,他还喜欢做各种小吃,像是米面包子。

嫩绿的小青菜焯了水剁碎,加点腊肉,在来点泡发的粉丝,葱花、姜末、蒜瓣儿,酱油、料酒、胡椒粉,再撒点盐,下锅炒至七分熟。

米面用开水烫熟,趁着热劲儿马上揣,由于太烫手,爷爷每次都用锅铲使劲搅和,至温度稍降了点,再徒手揣成光滑圆润的面团。

后面就是包包子的流程了,但难度显然比普通面粉高很多,因为那面团容易散,口不好封。可爷爷最擅长这样的技术活,每次包的米面包子皮薄馅多,形、色、香、味俱全。

这道美食伴随我很多年,跟它齐名的另一道美食当属蒿子粑粑了。

2

平常我们做蒿子粑粑都是农历三月三和清明节两天,因为这两天是纪念亡灵的日子,吃蒿子粑粑,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邪恶所侵。

可我们嘴馋,每次想吃了都缠着爷爷给我们做。

材料是最香的刺头蒿、茼蒿、芫荽、小葱,外加腊肉、辣椒、姜、酱油、料酒和盐,当然也少不了米面。

先将腊肉炒至出油,再把菜都放进去,放好调料,再放适量水煮开。把米面倒进空盆子里,把煮开的材料一股脑地全倒进去,再拿铁铲使劲儿搅和,待温度降了再徒手揣成面团。

要想做得地道,必须要用老式的灶台来烧。将大锅烧热,然后从面团里揪出一个个小剂子,在手里揉搓,再按压成小圆饼的形状,贴到烧热的铁锅里。等到所有面团都贴完了,盖上锅盖,四周用布捂好,再开始烧火。

等到锅四周全冒出白白的热气就可以停止烧火了。然后过七八分钟去烧一点火,来回两三次即可出锅。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接触铁锅的那一面能结出酥脆的壳。

出锅时是最幸福的时刻,那肉香菜香夹杂的气味一个劲地往鼻子里钻,嘴里的口水也忍不住多了起来。

待到盛出的蒿子粑粑不那么烫了,轻轻地咬上一口,那滋味简直绝了,飘飘欲仙,腾云驾雾,魂飞天外。

3

记得有一年,我清明节放假,带着大学室友来家里看油菜花,室友第一次吃蒿子粑粑,就被那味道迷住了。

第二天我带她去爷爷家,爷爷给我们吃他做的蒿子粑粑,室友一下子愣了,小声告诉我:“我以为阿姨做的就是最好吃的了,没想到你爷爷做的才是真正的绝味。”

我大笑道:“当然了,我爷爷可是我们村有名的小吃高手。你这嘴巴还有点品位嘛。”

美食是人生永恒的美好,可做它的人却不能永远地存在。几年前,爷爷仓促地走了,我也再没吃到他做出来的味道了。

4

食谱食材烂熟于心,在爷爷去世后,我才学会做这些美食,即便味道相差不大,可吃到嘴里的感觉却变了,没了往日的惊喜,吃着吃着眼里的泪就不由自主地溢出来了。

只要我活着一天,他就在我的心里存在一天,他做的美味也一直都在我的记忆里,永远珍贵。

记忆中的人,记忆中的味道,虽然在时间的这趟列车里,他们提前下了车,可带给我的爱和快乐永远都在,而我要做的是将这爱和乐一起传承下去,让之永恒。

那年,那人,那米面包子和蒿子粑粑,我的根之所在,爱之源泉。那些逝去的岁月,早已在心里扎了根,而这份坚实也将伴我走好今后的路。爱别人、爱自己、爱美食、爱这个世界。

人生海海,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

清明节到了,该吃蒿子粑粑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