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挫折忧郁的词,堪称千古孤独第一人
2022-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不断长牙齿的大猫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遗憾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这首词的境界,正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
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之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因为官场失利沦落到这般境地的内心感受。同时也感叹自己一心为国为民,怀才不遇。
他在此时,就像是一只在天空飞翔的鸿雁,没人理解又孤独。
他不喜欢随波逐流,他相信的始终是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但也正是他这样太过于理想主义的想法,往往不容易受到别人的理解与认同。因此他在官场上才会遭到冷落。
但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去附和别人,一直坚持保持自己的人格。正是苏轼的为人,值得很多人去学习。虽然面临了种种挫折,却依旧能够保持一颗洒脱旷达之心。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