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揭开神秘的面纱
刮痧调理
法是用刮具的钝缘面,蘸植物油或清水,在一定部位的皮肤上反复刮拭,使皮肤出现紫红色的痧点。
通过刮痧刺激脊柱两侧的交感神经、植物神经,可以调节身体内分泌, 扩张毛细血管,而皮下毛细血管破裂轻微出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淋巴循环,达到促进白细胞增加及新陈代谢,消除上火造成的炎症,综合各种因素,可以达到增强免疫力及身体抵抗力,促进恢复的作用。而从中医的角度,上火导致湿毒在体内淤积,刮痧可以舒筋通络,行气活血,去湿化淤,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
刮痧作用
刮痧疗法主要用于一切热证,中暑、急性胃肠炎、风热感冒、外感高热、惊风等,有祛暑清热,解渎泄浊,醒脑开窍,舒畅气血,运脾和胃,行气止痛等功效。刺激神经末梢,具有疏导、兴奋调节神经的作用,促进体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因而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刮痧器具
牛角类:散气消肿,清热凉血。
玉石类:润肤生肌,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砭石类(泗滨浮石):这种石材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红外辐射频带极宽,可以疏通经络,清热排毒,软坚散结。
刮痧介质:凉开水,植物油,药油,中药液,乳膏。
乳胶罐:出痧快,操作方便,但刺激性。
风热感冒、咳嗽:可刮大椎、风门、肺腧、夹脊、风池、太阳。
扁桃体炎咽痛:咽喉两旁各刮1-2道或大椎两旁。
扁桃体炎重实热证:可刮脊背、脖子前后。
25岁的女孩盈盈突然感觉身体不适。
听说刮痧能排毒,她急忙找来室友帮她刮痧。由于室友用力过猛,刮完后女孩背部出血,疼痛难忍,立即被送往医院抢救。
第二天,她又转入了重症监护室。
最终,盈盈被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综合症引发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后还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请不要随意的去街边店或不专业的地方刮痧、拔罐,术业有专攻,关于健康还是需要投入百分百的注重心。
刮痧注意
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人里,不但影响刮沁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刮痧应医患交流,使患者感到舒服或痛可忍受。
关节部位、脊柱、头面部禁止采用重手法,刮痧时间相对较短。
保健治疗不能超过常规时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刮痧避开空调、风扇、较冷的空间操作,刮痧后不可立即洗澡。刮痧后及时喝温开水,糖盐水补充水液能量。
不能大面积刮拭,在没有做过刮痧或身体虚弱只能局部针对性保健,如果有几种疾病同时存在,也只能一次治疗一种疾病。
针对身体虚弱,年老、免疫力低下可采用轻手法。
刮痧时不可过饥空腹,饭后1~2小时后刮痧。
较大动脉血管、淋巴部位不轻易刮痧。
刮痧应按照正确顺序方向体位单方向刮拭。
身体有痣、疮肿、伤口溃破部位禁刮。
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
再次刮痧时间需待上次痧疹消退(5~7天左右)后再进行。
保健刮痧和头部刮痧可不用介质,可隔衣刮,手法宜轻。给小儿手法宜轻,隔衣刮。
THE END
不适合刮痧的病症:患有白血病、血小板减少、严重贫血、皮肤高度过敏、破伤风、狂犬病、心脑血管病急性期、肝肾功能不全;
不宜刮痧的人群:久病的老人、极度虚弱、消瘦的人。不可片面追求出痧,有些寒症,肥胖之人或服用激素药物后或室温低时均不易出痧,无论出痧与否,只要刮痧方法和部位正确,就有治疗效果。
有出血倾向、皮肤过敏,极度虚弱,严重心衰者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