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随园诗话》(830)

2022-10-26  本文已影响0人  真老实人_425a

【原书卷六·七二】

余游南岳,往谒衡山令许公。其仆人张彬者,沅江人,年二十许,见余名纸,大喜,奔告诸幕府,以得见随园叟为幸。既而许公招饮,命彬呈所作诗,有“湖边芳草合,山外子规啼”、“远岫碧云高不落,平湖萤火住还飞”之句:果青衣中一异人也。性无他嗜,酷好吟咏;主人赏婚费,乃不聘妻,而尽以买书。

南岳,即衡山,又名寿岳、南山,为“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衡山的命名,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衡山是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是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佛祖释迦牟尼两颗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刚舍利塔中。

衡山,指衡山县,隶属湖南省衡阳市,地处湖南中部偏东、湘江中游,因境内有衡山而得名。西晋置衡山县。据《今县释名》:“西北衡山,是为南岳,山如车盖及衡轭之形,故名。”晋改曰衡山,为县名之始。西晋惠帝永熙元年(290),衡阳县(三国吴置,非今衡阳县)更名衡山县,属荆州衡阳郡。为县名之始。至明清时,衡山县隶属虽多变更,但仍归隶衡州府。1960年初,衡山县划出南岳公社和南岳镇归衡阳市南岳管理局管辖,次年底,南岳管理局改称南岳县。1966年,撤销南岳县;将衡山县湘江以东地区析出组建衡东县,原南岳县与衡山县湘江以西地区合并为衡山县。1984年5月,将南岳镇、南岳乡和东湖、马迹、望峰3乡等南岳山腰以上的10个村划给新建的衡阳市南岳区。至此,衡山县境内再无衡山。

许公,时任衡山县知县。无考。

张彬,衡山县许知县的仆人。喜诗。袁枚在乾隆甲辰(乾隆四十九年,1784)作《明府有侍者张彬年二十馀闻余至喜奔告诸幕府以得见随园叟为大幸出所作诗斐然成章喜赠一篇》诗。

沅江,今沅江市,由湖南省益阳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湖南省东北部、洞庭湖滨。南朝梁武帝(公元522年)置药山县于境内,此为沅江市境置县之初。隋改为安乐县,因沅江在县境注入洞庭湖而改名沅江县,宋改名为乔江县。宋乾德元年(963年),复名沅江县。后属常德府。元属常德路。明洪武十年(1377)省入龙阳县,十三年(1380)复置,属常德府。民国初属湖南湘江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1949年,沅江县属于益阳专区。1952年,益阳专区建置撤销,沅江县划归常德专区,历时10年。1988年,撤销沅江县,成立沅江市,直属湖南省,由益阳地区代管。1994年,成立地级益阳市,沅江市由其代管。

名纸,音míng zhǐ,古代拜谒时用的帖子。发明纸张以前,削竹木以书姓名,或刺或名刺。后用纸书,称名纸。五代·齐己《勉吟僧》诗:“忍著袈裟把名纸,学他抵折五侯门。”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名刺门状》:“古者未有纸,削竹以书姓名,故谓之刺;后以纸书,故谓之名纸。”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某太守》:“干谒者恒旬月不得一见,名纸堆积。”

幕府,音mù fǔ,此处指幕僚;幕宾。唐·韩愈《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崇文命幕府唯公命从。”《文明小史》第五七回:“一班老奸巨猾的幕府,阴险狠毒的家丁,看出了他的本心,渐渐把声色货利去引诱他。”

青衣,音qīng yī,指黑色的衣服;汉以后卑贱者衣青衣,故称婢仆、差役等人为青衣。

附:清·袁枚《明府有侍者張彬年二十餘聞余至喜奔告諸幕府以得見隨園叟爲大幸出所作詩斐然成章喜贈一篇(甲辰)》:沅江有秀民,隐于青衣间。见余投名纸,欣然喜破颜。奔告诸幕府,当作古人观。闻其性醰粹,纷华无所迷。主人赐婚钱,买书不买妻。料量典签事,井井鱼贯柳。偷得趋侍闲,一编又在手。出其所吟咏,蚕眠字数行。虽未入堂奥,亦颇具篇章。我见贵公子,见书如见仇。胡汝独不然,胸中有千秋。又见呼驺人,颇多安没字。胡汝又不然,觥觥有奇志。我闻吴皇象,为奴为大儒。又闻汉李善,官至上大夫。观汝所行为,非其俦匹欤。愿汝守初志,嗜学加精勤。芝草无夙根,名流无出身。

(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