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说读书

《微习惯》:懒癌患者想逆袭人生?先从培养微习惯做起吧

2019-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诸神的恩宠

文|诸神的恩宠

美国青年斯蒂芬•盖斯曾是一名懒癌患者,后来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开始尝试改变自己。最后,他不仅摘掉了懒癌患者的帽子,还凭借健身、阅读和写作三大特长,成为了美国千万青年的偶像。

从2004年起,斯蒂芬就各大网站上发表文章,和广大网友分享他的自我管理经验。后来,他将这些经验写成了一本书——《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斯蒂芬认为,微习惯看似很不起眼,但如果每天都能坚持做下去,几年如一日地做好它,那我们不仅能收获好习惯,还将实现自我超越。

01微习惯是什么

大教育家陈鹤琴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由此可见,习惯对人的重要性。微习惯,顾名思义,指的是微小的好习惯。

微习惯有三大特征:第一是简单,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第二是不费时,利用碎片化时间就能完成;第三是微习惯能增强人的自我效能感。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它是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你准备去干一件事,你对干好这件事,到底有没有信心。

微习惯太小了,小到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能做好。因此,人们不仅不会抵触它,还经常会超额完成任务,我们的成就感也会飙升。把微习惯坚持下去,我们的内在潜能就会被全面开发。最终,内在潜能会帮助我们实现心愿。

很多人都认为,要养成好习惯,一要通过艰苦的努力,二要靠短期强化训练。对此,斯蒂芬不以为然。他认为,第一,不吃苦也能养成好习惯。好习惯带给人的是轻松愉悦,而非活受罪。第二,好习惯不可能一撮而就。想养成任何一个习惯,都必须依靠长时间的累积。

市面上,许多书籍和培训班都叫“21天XXX”,而事实上 21天太短,不可能真正养成一个好习惯。权威心理学期刊《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曾公布过一项实验结果:人要养成一个新习惯,所需要的平均时长为66天。可见,“21天XXX”都是宣传噱头,并不能真的养成好习惯。

微习惯需要实际行动做支撑。如果不行动,决心下得越大,目标越难完成,自信心越受打击。一天24小时,如果我们能多培养几个微习惯,那就意味着,我们能从根本上提升生活品质。斯蒂芬以自己为例,向我们介绍了微习惯带给他的变化。

2012年12月28日,他临时突发奇想,在家里做了第一个俯卧撑。没想到,就是这个小小的举动,开启了他美妙人生的新篇章。从此后,他每天坚持做一个俯卧撑,之后他的人生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五六年间,他又养成了另外两个微习惯:阅读和写作。目前,他已经从懒癌患者变身为青年作家。微习惯让他变得自律自信,他的人生也迎来了光明。

斯蒂芬靠每天坚持做俯卧撑,逐渐完成了自我蜕变。这看似很神奇,却是真人真事。微习惯的好处由此可见一斑。总的来说,微习惯有四大好处:第一,好操作易完成;第二,能增强自信心,远离挫败感;第三,锻炼掌控力,让人轻松愉悦;第四,磨炼意志力,提升生活品质。

02微习惯背后的科学原理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男主角是个善于打破常规思维的学霸。他有句口头禅“一切都会好的”。每当同伴遇到过不去的坎儿时,他都会说这句话,然后从容地应对困难。而每一次,他都能跨越难关。他说,人的心其实很容易被表象所蒙蔽,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心,让心变得更敏锐,这样才不会被假象所蒙蔽。

东方人认为,人靠心来思考,西方人则认为,人靠脑来思考。每一天,大脑都要担负着大量的记忆任务,当记忆被重复无数次后,大脑就会自动下达命令完成微习惯。这个过程,类似于条件反射。

德国作家坎普滕的托马斯说:“习惯要靠习惯来征服。”多数人都被思维定式所左右,习惯了原有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不愿做出新的改变。但只要我们愿意走出舒适区,开始培养一个微习惯,就一定能有新收获。斯蒂芬特别提醒我们,完成微习惯后,记得给自己一些奖励,这样大脑会更愿意重复微习惯。

微习惯的背后,有心理学和生物学作为强大的理论依据。杜克大学研究表明:人的所有行为中,有45%是基于习惯而来的。习惯的本质是一种思维定式。打个比方:你每天都乘10路车上班,最近街道修路,10路车临时绕行,不再经过你家那站。但早上你一出门,仍然直奔10路车站而去。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它能让行为变成条件反射。

新习惯的养成,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大量重复某一行为;第二,长时间重复这一行为。同时做到这两点,这个行为就会变成习惯。

鸡汤书一直在鼓吹: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激发动力。而斯蒂芬却告诉我们,别听他们的,那路子不对。动力根本靠不住,因为它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而感性总是在不断变化的。靠动力去养成习惯,就像凭运气买彩票一样,相当不靠谱。那难道动力就没有用处了吗?也不是。斯蒂芬认为,人只有在精力旺盛、没有外在诱惑的前提下,才能依靠动力把事情做成。

在斯蒂芬看来,相比依靠动力做事,依靠意志力做事更为可靠。斯蒂芬的这个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欲望足够强烈,就会激发出巨大的意志力。1996年,心理学家鲍迈斯特进行了一项关于自控力的实验,纠正了这个观点。实验结果显示:人在做艰难决定时,对意志力损耗相当大,做完艰难决定后,人的自控力会不自觉地下降。由此可见,要想养成新习惯,最终要依靠持久的意志力,而不是一时的动力。

03养成微习惯的六步法

正因为微习惯门槛低、上手快、易坚持,还不会对人造成身心损耗,所以它能让我们变得自律自强。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养成微习惯呢?

书中,介绍了养成微习惯的六步法

第一步,列出微习惯清单。制定清单时,不要贪多求全,先制定1到3个微习惯就足矣。如果清单项目太多,会分散时间和精力,一旦做不到,自信心将严重受挫。

第二步,微习惯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渴望。如果微习惯让你觉得痛苦,说明你内心并不想养成这种习惯 。那不如趁早换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微习惯吧。

第三步,执行微习惯时,可以随机应变。比如,我们平时晚上九点读书,周末临时看了一场电影,回家晚了,那么当晚就可以10点开始读书。

第四步,给予微习惯回报奖励机制。微习惯坚持得好,要给自己奖励,鼓励自己再接再厉。这种具有仪式感的行为,会刺激大脑神经更好地执行微习惯。

第五步,记录微习惯执行情况,建立反馈机制。在养成微习惯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手机APP(跑步APP,读书APP,睡眠APP等),记录自己对微习惯的执行情况。凭借这些工具,每个人都可以进行自我管理,关注自身成长变化。

第六步,持之以恒,让微习惯成为条件反射。当微习惯发展成惯性动作时,我们不用刻意提醒自己,自己就会去做,这时成就感也会油然而生。

从本质上看,微习惯的养成,是把大目标拆分成多个小目标的过程。微习惯,就是教我们脚踏实地去完成小目标。当每天的小任务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时,我们的自信心会越强,成就感会越大。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新习惯也就养成了。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趣的是,《微习惯》这本书的英文副标题是“smaller habits,bigger results”,这和老子的话不谋而合。微习惯虽然不起眼,却非常重要。细细想来,人类历史上所有伟大的变革,都是源自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可见,只有把小事做好,才有可能把大事做成。

微习惯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修行。它让我们在做好每一件小事的同时,还能帮我们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塑造自我。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的一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坏习惯毁灭人,好习惯成就人。养成微习惯,能提升我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让我们变得自律自强,离成功越来越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