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州總醫院見習紀錄 Day8_0720

2018-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妮兒妮

今天Dr Cheng沒有診,但早上7:30有個腦部autopsy晨會,在Dr Cheng知道我頗喜歡解剖之後就非常推薦我去參加,興奮如我便一早6點爬起來開始整裝出門(๑•̀ㅂ•́)و✧ 

Brain Cutting Conference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傳說中很榨肝的晨會,但因為這陣子習慣早睡早起精神倒挺好的。整體的會議進行地點是先在會議廳進行Case Report,討論到一定程度之後再前往病理實驗室去觀察已故者的腦部巨觀以及微觀(由顯微鏡)樣貌,印證診斷結果。

7:20am時座位還空空的,一到7:30後整個會議廳擠滿了人,大約有50人聚集,後面都塞得滿滿的!左前方是主持整個會議的病理科醫師,據我的朋友所言他是個很有趣的人(很喜歡頸前戴蝴蝶結,可是很討厭貓XD)

首先,我們先拿到已故者生前的Case Report,並由講桌右前方的醫生朗讀:(就像PBL!)

好長好長的Case Report

念完後,主持醫師開始點台下的人,想聽聽看大家從病例能推測可能的問題。發表看法的醫生們多數認為該病人可能有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因為不明原因癲癇)又伴隨CN V、VI(第三段、第五段提及他有左半邊面部麻痺以及左眼外直肌)的問題,才會造成症狀的產生。我這時心想,為什麼這麼多人認為是多發性硬化症(以下簡稱MS)呢?因此我查了一下台灣多發性硬化症協會列出的病因、流病、症狀,來跟教案對照一下!(斜線是與案例吻合的部分)

病因:MS為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導致發炎的疾病,進而造成大小不一的塊狀的髓鞘(myelin sheath)被破壞。當髓鞘被破壞後,神經的訊息傳遞就會變慢甚至停止。多發性硬化症就是因為在中樞神經產生塊狀的髓鞘質脫失而發生症狀。

流行病學:好發25歲至35歲之間的女性,盛行率依區域不同,有些研究觀察到較高緯度的地區盛行率及發生率均較高,亞洲的盛行率則很低,臺灣即屬於低盛行率地區。

症狀:單側視神經炎(倒數第二段提及右眼視力有問題)、複視 、Lhermitte’s sign (頸部下彎時誘發出軀幹或肢體的異常感覺)、肢體笨拙 (clumsiness)、運動共濟失調 (ataxia)、步態不穩(倒數第二段提及走路步伐如醉漢)、暈眩、雙下肢偏癱、大小便控制困難等。一些皮質性(cortical)症狀,如失語症、失用症、癲癇; 椎體外症狀,如舞蹈症(chorea) 、僵硬(rigidity); 甚至是智慧、情緒。症狀會隨著病灶有所不一。

(資料取自:http://www.ms.org.tw/ap/cust_view.aspx?bid=69)

看似好像被說服了對吧...接著,主持醫生秀出了已故者生前曾經拍過的所有CT與MRI照片。結果看了CT/ MRI才一個病情大逆轉,好像偵探在抽絲剝繭找出真兇!三個發現如下:

(1) 原來已故者生前先罹患腦膜瘤(Meningioma),而這顆腫瘤長在三叉神經進入蝶骨Sup. orbital fissure、foramen ovale與rotundum與三叉神經節之間的區域,壓迫到CNV、VI以及海綿竇

(2)診斷後為了治療腦膜瘤而進行化療與手術,手術造成顳葉有明顯傷痕

(3)治癒後數年又復發的寡樹突膠質母細胞瘤Oligodendriticoglioma,其危險因子正好是「曾經進行過放化療的癌症病人」(真的十分不幸...),因此造成了視力以及步伐不穩(如中風)的症狀

最後我們進入病理實驗室,觀察如下:

(1) 巨觀可見其顳葉受到手術影響,皮質有部分幾乎消失,且有不規則裂痕,其餘沒有觀察太大差異

(2)微觀切片下則可觀察到單核球monocyte聚集,細胞大量分裂,都是癌症組織的典型特色,最有趣的是觀察到fried egg pattern,病理課上曾說過膠質母細胞瘤Glioma都會有這樣的pattern,今天可真親眼見證!

Fried Egg Pattern!印證課本所學

簡述美國醫學系制度

在這場晨會我認識一位目前就讀哈佛醫學院大四學生(是個漂亮姊姊><),閒聊時問了問關於美國的醫學生制度⬇️

首先,要先讀4年的Pre-Med。Pre-med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正常的大學四年,但是在Pre-med這個教育系統下必須修生物、化學、有機化學、神經科學、物理五科,才能進一步報考醫學院的入學考試(MCAT)。不過近幾年也開放大學就讀人文學科的學生報考medical school

考過MCAT的學生要就讀4年的醫學課程。第一二年要就讀完所有基礎與部分臨床醫學的科目,如生化、胚胎、組織、解剖、生理病理、內科概論、藥理等等(據我的朋友所言,哈佛的神經解剖考試超級電,一張橫切面、MRI、CT圖中直接點一個構造,要你寫出構造名稱...她其中一個大題20答對3題已經是班上前幾名了)。在哈佛這前一兩年的課程也分成兩個系統:一個是Pathways Pre-Clerkship Phase with HSDM Dental Students:與牙醫系學生一起修基礎醫學、另一個是HST Pre-Clerkship with MIT MEMP Graduated Students:與MIT碩士生編修基礎醫學科目邊做生物工程相關研究。

第三四年學習進行臨床訓練,第三年稱為Core Clerkship:必須學習剩餘臨床醫學科目以及run每一個科別;第四年則專門run自己未來最想走的科別,因此他們三年級就要決定好自已以後想走哪一科別了!(我的朋友想走神經內科,尤其是小兒神經科,挺特別的),這一年他們必須同時準備USMLE Step1(基礎醫學學科)。第四年稱為Advanced Clinical & Science Experience:要選擇自己喜歡的科實際去run,同時亦可修實驗室相關課程,並在這一年考過USMLE Step2(臨床醫學科目),畢業後再考完USMLE Step3正式拿到醫師資格!若想同時修MD/PhD(醫學與博士學位雙修)要在第三年開始雙修、想同時修碩士學位(如公衛碩士管理碩士等等)則在第四年雙修。

我的朋友跟我分享他的路線:先念完芝加哥大學學士學位,一路攻到劍橋生化博士學位(他說他在研究脂肪酸www),再回來報考哈佛醫學院。一二年級走HST Pre-Clerkship with MIT MEMP Graduated Srudents路線,到現在大四在MGH run神經內科,就他所言,他非常喜歡小兒神經內科,對於小兒的神經發育、為什麼缺氧會引發癲癇、如何緩和小兒腦中風的現象這類主題,他都能以十分熱情的口吻談論。我也好希望自己大學五年級就能知道自己適合什麼、能一股熱情地走下去呀!

哈佛醫學院完整時程

輕鬆一下

最後,附上兩張小食記照片耶嘿!

照片(一)地點:J.P. Lick,距離MGH 6min路程,很多美國人都很喜歡,但個人覺得好甜&好大份(我已經點small了...)

照片(二)地點:Cafe Sushi,從Harvard Square Station出站走10min,挺好吃的<3

圖片(一) 照片(二)這道叫做Salmon-Avo Aburi Maki,顧名思義食材有鮭魚、酪梨、辣味蟹肉、茄子等等包在其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