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诗意,遐思
文/乔平
今天早晨一睁眼,迷迷糊糊打开手机,看到有简信留言,一看内容,立马完全清醒,没下床就开始写诗了。
艾思友的简信:
- 乔平老师好!送你一首诗,请雅正。 若喜欢,请依韵回赠哦。哈哈哈哈
七绝/赠天津乔平(藏头诗)
文/艾思
天生高手著传奇, 津渡烟云共化词。
乔茂花香融入韵, 平中藏妙属名师。
一早看到这样的文字,心里必是既开心又忐忑的。都是喜欢文字的人,看到自己的名字入诗,岂不开心?但是,老师的谬赞又让我很忐忑。
于是,我立马回了几句:
七绝/依韵艾思老师赠诗
文/乔平
梦中神会斗清奇,晨起床前一捧词。
简友艾思丢雅韵,乔平拱手拜名师。
学习古诗词两年多了,平时也总有人问我:“你费脑扒拉的,写诗有什么用啊?”我想想,好像还真想不出来诗这玩意,到底有什么用。
这几天在读老舍的《离婚》,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诗,我也懂一些,《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小时候就读过。可是诗没叫谁发过财,也没叫我聪明到哪儿去。我倒以为写笔顺顺溜溜的小文章更有用处;你还不能用诗写封家信什么的。哎?我老实不客气的讲,你是不愿意解决问题,不是不能解决。”
这是小说中生活中八面玲珑的张大哥对希望有点诗意的老李说的。
读到这段话,我就笑了。原来,百十多年前的人,他们在个人情感上、在生活需求上也是跟我们现在的人没什么两样。诗,确实是干不了啥事的。
不过,那个时候的知识分子,还是有点理想的,还试图去追寻某种诗意。就像是渡边淳一用婚外恋来抗拒庸俗的生活一样,老李想要抗拒的就是这样的生活,一成不变的生活,去衙门,应付庸俗的同事,回到家,应付实际的妻子,生活中没有一丝美与甜。
但是,在张大哥的观念里,所谓家庭,不就是家长里短,男人挣钱养家,女人做饭生娃,不愁吃饭穿衣就得了。看看现在身边的人,不也很多这样的吗?
再看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身体和灵魂似乎都容不下诗意的存在,诗和远方成了某些人一生的奢望。
我们平时都是忙忙碌碌,来去匆匆,眼睛总是盯着前方,心里总是想着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很少能停下来看看周围的变化,想想内心感受。
其实,人还是很容易满足的,我这几天在居家隔离,可以天天看看院子里一天一个样的树木花草,就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
人总是闲下来了,才能发现身边的美好。
不经意间,家门口的李子树和桃树就开花了,榆叶梅也咧着嘴绽开了笑颜,还有休眠了一冬天的玫瑰、月季、石竹、荷兰菊也都争先恐后地冒出了新芽和嫩叶。入冬前种的小香葱、大蒜、韭菜和芦笋,也都开始疯长了。
前几天还感受着北风的凉意,看着眼前光秃秃的树干,对江南的春天来的早羡慕不已呢。眨眼之间,眼前就也是一片桃红柳绿了。
细想,大自然如此,人生也是这么奇特。一生中好人坏人都会遇见,好事坏事都得经历,根本不必羡慕谁,等你一切都过来了,经历过了,就觉得啥都不算事儿,啥都可以一笑了之。
万物有轮回,人生很短暂,我们何不在忙碌中偶尔停一下脚步,哪怕是几天,或者片刻,安静下来,看看周遭,再好好用心感受一下呢?
让自己的灵魂跟上自己的脚步,偶尔也唤起一点点诗意,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