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耗费太多心力,孤独根本不是病
出校园很久了,你是否和我一样发觉好像有时候自己开始显得形单影只,即使每天依旧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群,但能和你聊到一起去的人在减少着,然后时不时感到孤独。在忙碌之余,甚至发消息都开始顾虑起来,曾经想发消息就随时随地,不管对方在做什么,总有人有求必应。但如今,拿起手机,你开始顾虑对方工作繁忙,想着还是不要打扰他/她了,有想说的话暂且忍一忍,等抽出空见面了再说吧。然后,有些朋友就约着约着大半年都见不到面。
孤独感倒是像个如影相随的定时炸弹随时都会爆发,即使以前痴迷于做独行侠,但如今才真正地悟到战胜孤独和片刻远离喧嚣之间的天差地别。孤独感绝不是一个人,没人陪那么简单,而是即使每天身在人群中,却毫无归属感。不论是越来越看不懂周遭、看不惯周遭,不论是愤怒、失落,或是你与生活再怎么较劲儿,最终孤独感依旧存在,我们无法逃避。
自己尝试立下flag,计划采用所谓的“与自己对话”来实现治愈孤独,然而冷静的时候我发现“孤独感”复发的频率高出了预想,越想治愈成功,病态化越严重。
由此,我开始了对“治愈孤独”彻头彻尾的思考,这个曾经被我也包括许多人都费尽心力的生活课题可能仅仅是一个纸上之谈,从源头上就出了问题。我们把“孤独感”作为一种令人难受的病态,并且作为一个需要征服的对象,我们会认为能驾驭孤独感是一个人生存能力的体现。但,但,但,孤独感本质上是自身的一种自然感知,而征服和驾驭等动词都是能力的象征,这么看来,将和自己的感知相抗衡作为一种能力去追求就略带自我苛求的意味了。其实更多时候,我们是在阻止自己表达出这份内心情绪、过度拒绝一切消极和负面情绪的出现。
因此,面对孤独感,首先值得纠正的地方便在于我们要重塑对孤独感源头的认知。它不是病,没有人是陈奕迅所唱的孤独患者,它也不是敌人,而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都会时常体会到的一种真切感觉。孤独感既然是一种感觉,那么就可以被表达出来。你可能是一个大家眼里坚强的成年人,为了维持这个形象会尽力自我消化,并承受类似孤独感等“不好”的情绪。我曾经也如此逞强过,但选择尝试向家人和朋友敞开心扉后,我想告诉你:去找心爱的人表达和分享是最好的应对方式,你的家人和朋友远没有你想的那么脆弱,和他们表达你的孤独感,你收获到的不会是 “你不够坚强”,而是一个拥抱。
在改变了源头上的观念,正确地寻求应对方式后,你也许会与我有同样的体会,孤独感除了让我们有时情绪低落外,其实它给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1.它会使我们更明确自己看重什么,更珍惜当下所拥有的。
2.它会使我们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更主动地去争取机会、寻找幸福。
孤独感,没有人逃得过它,也没有人能真正意义上战胜它,因为它根本不是病也不是敌人,它只是一种属于你的正常情绪。它来了就别挡了,大不了就失落一会儿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