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朴素

2021-02-07  本文已影响0人  沈园幽径

        今天读到一篇微信文章《朴素源于自信》,是谈朴素为人的,作者认为朴素是人性的美,它的根底在于坦荡真诚。

        朴素是一种美,《庄子•天道》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是美的条件,如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就说:“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如此看来,朴素是美的不可或缺。朴素也是美德的背景,“知识就是力量”的提出者,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论美》这篇文章中说:“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朴素,或为美,或为美的条件,或为美德的背景,这都没有离开美,看来我们有必要先认识美。那么如何认识美呢?我们还是先听一听古今中外大伽是怎么说的吧。《说文》说:“美,甘也。从羊大。”《正韵》说:“美,嘉也,好也。”《诗·关雎序》说:“美,谓服饰之盛也。”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孟子说:“充实之谓美。”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美。”柏拉图说:“好的东西就是美的东西。”海森堡说:“美是真理的光辉,是自由的可能形式。”温克尔曼说:“美是自然界的伟大奥秘之一,我们可以看到和感受到它的作用,可是每提供一个关于美的本质的清楚而明白的一般概念,都是一个尚未被发现的真理。”海德格尔说:“那交织在艺术作品中的光芒便是美,美是真理根本上作为敞开物被呈现的途径。”雨果说:“美向四面流泻着欢乐,放射出幸福的火花,在黑暗里发出光明,在命运中绣上金线,是雅致、和谐、仁爱的总汇。美岂不是在为人造福吗?美,因为是美,就使我们受益不浅。”王国维说:“一切之美皆为形式之美。”朱光潜说:“美是客观方面的某些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李泽厚说:“人的主观意识、愿望、想象、情感、意志的对象化,来作为象征、符号、艺术作品,亦即主客观的统一,就产生美。”王一川说:“美就是孔子在泰山之巅瞥见的茫茫云雾中的天下,就是梅杜萨木筏上人们在天边的苦海中遥望到的远方若隐若现的航船,就是陈子昂在幽州台上为之‘涕下’的‘悠悠天地’,就是浮士德一生不懈追求的终极目的,就是孔子在《韶》乐沉醉中体验到的尽善尽美的仁爱世界,就是李商隐朝思暮想的永恒的美人幻想。”

        如此看来,美很复杂,所以,我们干脆抛开文化、哲学、心理、艺术,就简单地说:“美是优秀、典雅、精巧、深刻、崇高与伟大”。总之,从美的角度去认识朴素会越来越糊涂,那么,我们只好从朴素的字意去理解它了。

        朴,从木,菐声,本义是未加工的木材。 故《说文》曰:“朴,木素也。”《论衡·量知》曰:“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也就是说,朴是没有进行细加工的木料,喻谓为不加修饰,故有朴素、朴实、朴厚、朴质。而素,从生,从糸,原指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是没有染色的丝绸。故《说文》曰:“素,白致缯也。”《礼记·杂记》曰:“纯以素。”朴与素是两种物质,一个是自然之物,一个是人造之物,但都是未加修饰的,具有天然的本色。正因为它们的天然本色,所以人们将其并列合成一词——朴素。

        朴素为道德之词,是修为,也是治国之策,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九篇。老子曰:“绝圣弃知,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这段话是什么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由此可见,“见素抱朴”只是老子提出的治国三策之一,与美并没有不搭界。

        朴素与大美明确搭上边,还得公推汉朝的天文学家张衡,他在《东京赋》中也提出了“尚素朴”为治国之策,但这回朴素与大美却真实地联系在一起了。《东京赋》说:“改奢即俭,则合美乎斯干。登封降禅,则齐德乎黄轩。为无为,事无事,永有民以孔安。遵节俭,尚素朴。思仲尼之克己,履老氏之常足。将使心不乱其所在,目不见其可欲。贱犀象,简珠玉。藏金于山,扺璧于谷。翡翠不裂,玳瑁不蔟所贵惟贤,所宝惟穀。民去末而反本,咸怀忠而抱悫于斯之时,海内同悦,曰:‘吁!汉帝之德,俟其祎而!’”这最后一句的祎字就是美的意思,而俟则是大的意思,如此这般,朴素才完全摘得孟子说的“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大美之王冠。

        说到此处,微信文章中的《朴素源于自信》五个要点中四个都可以很简单地理解了,比如:朴素的根底在于坦荡真诚,朴素的美源于真实,真朴素是心灵的朴素,朴素者能做真朋友。这是因为朴素拥有天然的本色,这是因为朴素心净少私欲。但是,我们还有一个要点不能简单地理解,这个要点就是“人的朴素,源于自信。”

        如何理解朴素源于自信?这要先谈孟子的“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因为其全句是“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意谓“清静为玄圣,行动为帝王,无为则为万物所尊崇,朴素而称美于天下。”在这里,朴为专一,素为纯粹,而不是质朴、俭朴和不奢侈之意了。故道家的“返朴归真”则不是“返璞归真”去掉装饰、回归本原,而是意在心身专一,追寻至纯至精之道。如果一个人心无杂念,专攻一术,日复一日,必成大器,试问此人能不自信乎?故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这个道理。

        杂说朴素,不止其为美好的品质与道德,更因为它是治国的良策。中国梦是美丽的,但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也就飞不起来了。”最后,我还是用诗人海子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杂说吧。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