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的演讲稿]每一个人都是创造者
创造,创造是什么?
今天听到OPPO又出了新款的R15手机由此开启了全面屏时代,是创造。今天看到路上已经在试行的无人驾驶汽车,是创造。但这些创造离我们似乎很远,因为这些创造的出现有专业的团队合作还有专门的技术指导。当把创造放在我们的身上时,我们总会感觉,啊…好像离我们很远,仿佛我们真的只懂得刷微博看知乎一样。难道我们只是创造的使用者、受益者吗?
事实并非如此。先和大家讲一个故事, 美国有个名叫海曼•李普门(HymenL.Lipman )的画家,生活贫困。有一天,他正在画一幅素描。画着画着,他发现画面要修改一下,于是,放下笔,在凌乱的工作室里找了很久,找到了和黄豆一般大的小橡皮。他把要修改的地方擦干净后,发现唯一的铅笔又失踪了。他找了这个,丢了那个,找来找去,耽误了不少时间。
一气之下,他决定把橡皮和笔头绑在一起,叫它俩谁也跑不掉!于是找来一根丝线,把橡皮缚在铅笔的顶端,可是,没用几下,橡皮掉了下来; 为此,他想了种种办法固定这块橡皮头...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好办法:用一块薄铁皮和铅笔的一头包起来。
在李普门的努力下,这项“带橡皮的铅笔”的发明于1858年获得了19783号专利。后来,著名的RABAR铅笔用五十万美元的巨款买下了这个专利。李普门由一个穷画家而成了发明家和大富翁。
今天带橡皮的铅笔到处都是,甚至不足为奇,但在今天我没有说这个小故事以前,相信在座的可能也没人知道这项创造来自于海曼•李普门,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创造者,虽然我们的创造可能就如带橡皮的铅笔一样不久后籍籍无名,它也可以只是一种简单物整合的成果。但我们的生活却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
富兰克林说,我们从别人的发明中享受了很大的利益,我们也应该乐于有机会以我们的任何一种发明为别人服务。想想今天生活的便捷舒适,想看的想听的想见的想吃的都可以借助前人的各种创造而轻松实现,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是被温情关怀包裹着的,那么,接纳别人创造物后将心比心的回馈他人一点,在此基础上共创出真正和谐美好的生活,也就显得是有必要的。然而,我们却总能够发现社会中的有这样那样的疮痍在肆意生长破坏我们已有的生活美景。
就像论文,作为一种思维发现的创造物,其实大多数时候自己写觉得尤为头痛,知网这样的论文数据库在这时成为救命之源,去看同类型的文章是怎么写的,再来想想我们自己的东西,好多次修改增删最后形成一篇自己的文章,这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之道。可能我们这一代或多或少有一点懒惰,很早就学会了如何“抄”而为了防止我们抄之过盛,在入学的时候我们就被告知毕业论文是需要查重的,不管是30%还是20%,这似乎就像一道安全线,告诫我们只要没有越线就不会被扣上不合格的帽子,所以我们学会抄的严谨些,一边抄一边学,这时候我们写出的论文到还像是一点思维的创造物。
同样是论文,东北大学的硕士论文,万方数据论文抄到了高度相似参考文献也几近相同,导师无奈之下说出了按程序走的话,更唏嘘的是高校教授抄袭自己学生的学术论文,落了个离职处分。但是,怎么看他们都应该是有一些自己的思维和能力的人,只是他们不愿意为别人服务,享受了他人思维的创造物之后却不愿意拿出一点自己的创造物来进行回馈,在这个人人共建美好社会的时代我们很难对于这样的吝啬和懒惰予以包容。其实,如果能够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很好的融汇,再做好一个发现生活的有心人相信写论文并不是一件难事,一切都和生活周遭距离不远。
去听去看去感受,最后将所领略到的表达出来,其实这就是创造的过程,不管带橡皮的铅笔,亦或者是写在纸上盛满思维发现的论文,这都是创造物,只是表达展现的形式不同。重要的是我们尊重他人的权益,要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创造者。
[老旧的演讲稿]每一个人都是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