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个小复盘
从思想的转变开始,我已经在努力拣择积极的思想,而放弃消极的思想了。
但,不得不说,这只是一个开始。
这两周开始,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言语、想法,关注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关注自己的说话做事方式。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很少说负面消极语言,总是热情地鼓励他人的人。这很好,为我铺垫下了不错的基础。但是如果变得更加留心或者有意识的话,我的生活里还有更大的改进空间。
首先是自我对话中的部分。有多少时候,我会无意识地对自己说,完蛋?早上要迟到了,完蛋。这项工作可能会做不好,完蛋。这个突发事件发生了又要耽误我了,讨厌。尤其是回忆起工作,那些迫于担心或者压力去做的事,好像总有一些事倍功半的感觉,尤其从长远的角度回顾。
接着是抱怨的部分。最近在看《不抱怨的世界》,所以对抱怨的这个部分有了更深的觉察意识。我们喜欢讨论过去的事情,而且常常用消极的表达方式。抱怨并不是不对,但就像《不抱怨的世界》的作者所述,抱怨只是第一步,在变得更有意识之前,我们往往只停留在了这一步。由于我最近又发现一个潜藏很深的创伤性回忆,所以我很自然地去寻找合适的对象表达了出来。这个故事里充满了很多哀伤与悲痛,而且在回忆浮现的那天,我整个人也是虚弱无力。但正如心理咨询师做的,看见创伤是为了疗愈。重新处理创口,敷药,换药,慢慢愈合,这是一个积极过程。所以看见创伤和抱怨还是有区别的。这里谈的抱怨,更多是一种无关创伤的生活琐事。抱怨并不难,难的是不抱怨。我现在能做到的状态是,谨慎地抱怨。如果我意识到我在抱怨一件其实毫无必要的事,立马停止就是最棒的选择。我也会很谨慎地去讨论一些消极的负面故事,因为这里沉默胜过说话。在和朋友的聊天中,如果我们谈了几件烦人的琐事,我会提议让我们谈几件让自己快乐的事,我发现对方也很喜欢和接受。总之,对于谈论消极负面的事情每天都少一点,少一点,再少一点。我很喜欢露易丝·海说的,只要不断练习就能做到。我确实一点一滴的“刻意练习之不抱怨”中进步。
最后是比较隐蔽也很复杂的,是注意谈话中的分析和建议。我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在给别人提意见的时候一定会说,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或者是我个人认为。这样就很明确,建议不是为了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但是我可以为你出谋划策。但在深入练习信念拣择后,提意见我也更谨慎了。提意见有时候并不是这场谈话的最佳选择。有意义的谈话是给到别人最好的支持,而这种支持最终也会回到自己身上。我现在会谨慎地觉察我有没有出于焦虑或者恐惧说话做事。如果我是出于焦虑而提出的一个问题,那这个问题最终出去跑了一圈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无解。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我要放下那些“自以为是”的焦虑。求,而不得,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放下“自以为是”的恐惧,去全然地相信生命,接纳生命。所以如果问题因我的心念而起,也只有我的心念能解决。放下恐惧与焦虑,会自然地形成平安,智慧,爱。不去助长焦虑的沉默,胜过受驱于焦虑开展的谈话。分析也是。在工作中,我常常会有分析。但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也在努力减少不必要的分析。分析得再好,也是片面的,甚至分析的核心可能是,为了掌控生命。而掌控的初衷又可能出自于恐惧与担忧,这就又回到了老症结。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我们在工作中的分析会涉及到他人,这就无意在别人背后说话。就算我们暂时无法看清因果,即如何在别人背后说话最终影响到了自己,我们也能模糊地在经验中认识到,这些闲话通常毫无意义。不如做一个深呼吸,当下就感受到生命的平和与美好,对自我生命的责任意识也在这个呼吸间瞬然提升。
这是最近的一个小复盘,还有很多,今天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