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涵│旧衣里的暖

对旧衣,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怀,那是年少岁月的旧迹;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最初理解、接纳与感恩;是值得一辈子珍惜和回味的善意。
我很幸运,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在孩子的世界里,面对与父母的最初磨合,面对生活的严峻考验,面对求知路上的摸索与艰难,最初的体验者也从来都不是我,而是哥哥。
当然,兄妹四人之中,哥哥是长子,也是父母心里的重中之重。俗话说,“爷娘疼的是顺世儿”,哥哥天生性情温顺,因了这个理由,妈妈为我们布置衣服鞋袜时,往往以哥哥为先。穿哥哥的旧衣,便以我为先了。弟弟虽说是男孩子,可小时候个子比我小,一般都是等我穿小了,才会轮到他穿。
我捡哥哥的旧衣服,从秋衣、毛衣到外套,样样都穿得理所当然,从未觉得男孩子的衣服穿在女孩子身上有什么不妥当的。相反,我还觉得女人穿男式衣服,更能穿出一种叫做韵味的东西来,这让我到现在都觉得这种味道不过时、不庸俗。
细想起来,可能与我从小喜欢看武打小说有关。小时候读金庸和梁羽生,书里那些舞刀弄剑的女侠们,行侠仗义之时,大多是乘着夜色,女扮男装的打扮。那一身身玄色衣裤,遮挡了她们玲珑曼妙的女儿身材,却穿出了她们的男儿气概,真是让人钦佩和羡慕。
《穆桂英挂帅》的插图上,穆桂英一身戎装骑在马背上,眼波冷冽,简直让人过目难忘。天波府里的女人,一个一个像男儿一样英姿飒爽,个性张扬,连烧火丫头杨排风都是功夫了得的角色,美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那时候,我常常幻想,如果我也生在一本武打小说里,依我的农村丫头出身,肯定是做不了刁蛮公主的。那么,我就要争取做杨排风那样的烧火丫头,练得一身好功夫,与杨八姐杨九妹一起保家卫国,芳名不朽。哈哈。
这大抵都是哥哥的旧衣服染了侠气的缘故,因为我小时候所看的武侠小说,全是从我哥的抽屉里偷出来的。哥哥小时候在家里享受专宠,从爸爸那里得来一个带锁的抽届,说是用来装练毛笔字用的纸笔。我却总是看到他鬼鬼祟祟从拉链衫里掏出花花绿绿的书来,锁进抽屉里……
如果说一个人的味蕾是从儿时养成的,那么,一个人儿时的向往,也将决定着他(她)的人生走向。小时候对英雄主义的崇拜,让我明白,外表再柔弱的女子,都可以拥有一颗坚韧无畏的内核。而决定女孩子人生走向的,往往是她内心的向往。
到了高中以后,我的旧衣服又有了新的来源——外出打工的表姐回家时,我常常粘着她一起玩。表姐是姑姑家的女儿,离我家只一里多路,小时候常常呆在我们家,我从小就是她的跟屁虫。表姐整理衣物时,把她认为过旧的或不需要的旧衣服送给我。妈妈很是欣慰,夸奖表姐是个懂事的孩子,让我多留心做女孩子的长处,不能读了两句书,在人情世故面前却两眼一抹黑。
我还穿过小学、初中和高中好朋友送的衣服。还有我的美术老师秦老师,还有一些自家亲戚,都送过我衣服。那时候,把自己的旧衣送给合适的人穿,代表着一种非同寻常的情感。在我心里,当年穿过的那些旧衣,都包含着深深的情谊,充满阳光般的温暖气息。
多年以后,有老同学评价我说,你是一位干净的女孩子。上学时,大家物质条件都不怎么样,衣服也不见得有多新,可你从来都穿得干净整洁……回想起那年那月那些苦涩年华,我居然又感性了一把,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只觉得少时心灵里,一花一草,都弥足珍贵,都充满“往事只能回味”的况味。
有人说,从小不缺爱的孩子,性格里永远存有善良。直到今天,我和嫂子、弟媳和妹妹之间,依然还会相互赠送旧衣。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云南贫困山区有孩子需要御寒冬衣,我连忙整理好一些旧衣,到邮局邮寄过去。旧衣在我心里,从来都不代表低沉暗淡,而是阳光下花草的芬香。
我们家的孩子,也保留了旧衣轮流穿的传统。我的儿子、大侄子、小侄子、小外甥的衣服和玩具,都是大的穿了小的穿,大的玩好小的玩。每当听到我家小宝奶声奶气地说:“谢谢乐乐哥哥的衣服”,时光就像在倒流一样,又回到了自己穿旧衣的时光里。似乎那时候的一物一什,那有限的物质条件里,都注入了浓浓的人情味,都充满了柔柔的幸福感。
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就像那些支撑着我们走远的旧衣,看似不值一提,却早已与那些年少的青春一起,被感慨,被留恋,被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