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专栏历史有意思古风依旧

古人近视怎么办?

2023-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裳湑安然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和iPad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佩戴眼镜。

尽管近视在今天看来很普遍,但在古代,它是一种富贵病,并非一般人所能患。在古代,识字的人寥寥无几,因为读书是一项昂贵的消遣。只有家庭条件优越或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能读得起书。而在古代,没有现代的电子产品,人们无需整天盯着屏幕,这对眼睛的伤害相对较小。而且古人写字用的是毛笔,对握笔和坐姿有严格的要求,这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眼睛。此外,他们经常外出活动,有助于眼部肌肉的松弛,间接锻炼了眼部肌肉。为了保护眼睛,古人还采用许多土方法,如放置石菖蒲于书桌以吸收黑烟,以及采用外洗法等。

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古人的视力保养并非完全依赖于这些土方法。如果真的得了近视,古人也有相应的补救措施。从汉朝开始,古人已经开始使用放大镜,东汉王室的墓中就出土过一件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五倍,对于阅读书籍来说非常实用。

图片来自网络

总的来说,尽管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给我们的眼睛带来了压力。而古人面对这一问题时,他们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环境和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保护眼睛。这些方法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古代有着一种类似于眼镜的物品,被称为“叆叇”,它是用一些水晶来代替镜片的。

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小玩意儿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放大物品,但它不能长期使用,价格非常昂贵,只有富家子弟或皇室成员才有资格享用,这也正符合他们的身份。据历史记载,在公元1260年,马可波罗在他的书中曾描述过,他看到中国老人戴着眼镜读书的情景。中国古代的眼镜外形多为一个大椭圆形的,它被固定在用龟壳制成的椭圆形镜框内,铜质的眼镜角或用金丝细绳将其拴在耳朵上,甚至还有的人直接把眼镜固定在帽檐上。这些眼镜的制作材料和工艺都非常讲究,因此价格更加昂贵。不过,这也恰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阶级差异和权贵阶层的奢华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