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精选录心情随笔人生旅途

「碎语杂记」那时教育,不太焦虑

2021-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简叔老魏

前天、昨天分别在头条上发了《取消中职解决不了教育焦虑问题》和《再说取消中职与教育焦虑问题》两篇文字,意图说明家长社会的教育焦虑,初中分流不是关键因素,特别声明,不讨论是否应该取消中职问题。

两篇文字后面留言,更多的还是取消中职的话题,很多人的观点还是初中不应该分流,中职学校学不到东西,应该普及普通高中取消中职。

有时忍不住试着解释些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必要性,结果只能是激起更强烈的对抗,甚至攻击。
真心感觉,职业教育面临的生态环境,真的很差,很为职业教育的下步发展担忧。
当然,天应该塌不下来,其实是杞人忧天。

昨天,文后留言,有好几位读者强烈建议国家恢复70一80年代高中到小学实行九年一贯制,没有中考直接考大学。然后自然分流,好的上大学,差点上职业技术大学(就是以前技校改大专的学校)再差点上现在技挍。
想起了我受过的教育,差不多也是那个时候。

倒推一下,我应该是1973年进的小学,那时小学是五年制,先读了一年育红班,类似于学前班,一共待了六年。
开始几年,感觉挺好,就语文算术两本书,功课不累,有时候学校组织学农,干些勤工俭学的活儿,上学上烦了,有时也逃学到野地里疯一天,老师都是一个村的爷们,犯了错经常挨揍,比现在的体罚严重得多,曾经因为下河打得屁股好长时间不敢坐凳子,家长很支持老师打学生的行为。

大约到了四年级,国家恢复高考,村里有人考上了大学,学习开始变成一件要紧的事儿。参加过一次全县的数学竞赛,一些没学过的题也做对了,得了满分,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那时,小学升初中(当时叫联中)要考试,是否影响入学不记得了,反正要考试。

四个村的小学毕业生一起升入大队联中,我们村小学22个同学,升学考试前14名都是我们班的。

高我两级的同学读初中高中都是两年,前一级同学开始,初中高中都变成了三年。
初中学习就是最主要任务,有了物理化学,还有了政治,到初三,还添了英语,考试有时也考不了第一。
初中最遗憾的事儿,一是没捞着考中专,二是没学好英语,影响了以后的学习。

那个时候,初中毕业也分流,有三个方向。先预试,考得最好的同学考中专,一个学校就一个两个;没机会考中专的同学考高中,也不多,我们那年,连重点高中带一般高中一共考上了十来个;更多的同学,啥也没考不上,回家跟父母种地务农。

那时候的中专,就是现在中职学校的前身,招得都是最好的学生。我工作后很多领导,都是当年中专毕业的。后期有人说他们学历低,其实他们才是最优秀的学生,能力和素质都很强。

当时中专,为啥那么有吸引力,因为考上了中专,就解决了工作问题,解决了吃饭问题,
考上高中,还得再读三年,读完后也没几个能考上大学的,大多数还得回家务农。

说到底,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生源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当年的中专,办学条件远不如现在的中职学校,但公认质量很高。

读了高中以后,情况和现在高中情况差不多,我读得是全县最好的高中,在全地区乃至全省都有些影响,读完三年后,我们班四五十个同学,当年升学的,本科、专科和中专(那时候还有高中中专)一共也就十六七个,有些乡镇的一般高中,一个学校也就考上四五个人。

和现在相比,不管读初中读高中,升学都是一件很难的事儿,孩子升学出路比现在窄得窄,基本就是羊肠小道,考大学说是千军万马独木桥,一点都不为过。

印象中,那时的学生和家长,基本没有教育焦虑这件事,至少没有教育焦虑和教育内卷这个词。

昨天,读到吴晓波的一篇文章,《你为什么焦虑》,其中说到产生焦虑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个是不确定性。我们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不知道自己到哪去,所以焦虑;第二点,是因为比较而产生的,叫人比人气死人,同样的人,比自己过得好,焦虑。第三个是因为选择。人生有很多岔道,需要你不断做出选择,耗费你太多精力,所有焦虑。

说到底,焦虑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选择和选择后的不确定性。

教育的焦虑来自选择和不确定性,取消中职,教育仍然有很多选择和不确定性,仍然会焦虑。

当时的教育,没有太多的选择,也没有太多的焦虑,但也说不上是种非常好状态。
估计没多少人真心愿意回到过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