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妖精正能量日更挑战集锦

好故事的样子:有趣的三种境界

2018-07-12  本文已影响8516人  王小麦

一部长篇小说必然会有一个故事,或者是接连不断的几个故事。故事构成了长篇小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先锋作家马原曾说:“我个人以为好的小说最重要的特质是一定要有一个好故事。没有一个好故事,一定不会是一个好小说。”好的故事,构成了好小说的内核。

说到故事,它似乎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绝对是我们过日子的乐趣。它能够带我们进入到一个奇妙的世界之中,这个世界是我们从未体验过的,这个世界新奇、有趣,还很好玩儿。这个世界能展现给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碰触不到的东西,比如从花儿里可以突然跳出一个拇指姑娘,比如人会在一夜之间变成甲虫……故事里的世界比我们能触及到的、看到的事和人有趣多了。

这个时候,许多写作者就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好故事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能告诉你们一个非常肯定的回答,那就是好故事要有趣。好故事能帮助我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能让我们看到另一个虚构的世界。沉浸在好故事里,会让现实时间变得飞快,并且还会让我们感受到身心上的一种愉悦。

好故事说的是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比如在现实生活里,动物当然没有思想,不会说话。但在小说里,一切都有可能。比如儿童小说《夏洛的网》中,连一个小小的蜘蛛都能让人升起敬畏之心。

在现实生活里,人们看不到自己生命的尽头,每天都在重复差不多的日常琐事。但在小说里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始终。我们参与了小说人物的整个的生活,这些人物的生活也同样会渗透到我们以后的想法中去。

除了有趣,好故事还有什么标准?

那我要告诉你,好故事会给人启示。这个启示就是让人有启发,收到一种指示,让人有所领悟的意思。

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好的故事不是告诉我们讲了什么,而是启示我们懂得什么。这种懂得对于我们的思考和领悟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帮助。这种启示,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世界之上,在世俗之上,构建起另外一种超脱生活的可能。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并不是单纯讲了金陵十二钗的故事,它引人思考,给人启发的是它悲叹了红楼一梦的人生境况。所以说,如果故事把外在的有趣,和内在的启示结合起来的话,就必然会是一个好的故事。

有趣其实就是好故事的外壳。

小说是需要读者来阅读的。读者喜欢看天马行空的故事,也喜欢参与到小说人物的生活之中去。对于好故事来说,有趣就是读者选择阅读这部作品的最初的原因。

那到底什么才是有趣呢?

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所以人们对于 “有趣”的看法也必然不一样。有人认为有趣就是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比如:《西游记》、卡尔维诺的《分成两半的子爵》、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这类故事挑战着人们现实世界的认知;有的人认为有趣是别具一格的表达和叙述方式,这类作品就有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等,这些作品的写作手法,展现出来的是另外一种理解生活的方式;还有的人认为有趣啊,就是平凡琐事中包含的人生百态(比如,加缪《局外人》啦,刘震云《一地鸡毛》啦,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等)。

既然对有趣的理解都不一样,那对写作者来说,到底怎样才能给自己的故事找到有趣的外壳呢?

如果我们由浅至深理解的话,有趣可以分为三种。作为写作者来说,针对这三种有趣,故事的写法也不同。

我们先来讲讲最浅层的有趣:这最浅层的有趣,就是感官上的有趣。

这种有趣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有趣。相信有一大部分的学员小时候都看过一本杂志,叫《故事会》。《故事会》里的故事,它们的主题一般比较新奇,与我们现实生活有一些距离;这些故事在情节方面也常有些超乎寻常的设计。许多故事都走的是猎奇路线。这类有趣,就是感官上的有趣,是最符合大众读者的心理预期的故事。

作为写作者,我们最基础的写作训练往往要求我们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最开始想要达到的有趣,也都是感官上的有趣。这种有趣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能帮助我们吸引更多的读者。写作者就好像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山鲁佐德一样,需要想尽花样,变换着法子,讲述一个让读者不会厌烦的、并能持续保持注意力的故事。

现在网上比较热门的穿越小说、悬疑小说、言情小说等等,都属于这类有趣之中。这类故事中的人物往往具有某些神奇的能量。比如,某个主角儿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穿越能力,比如有莫名其妙的失忆又莫名其妙的恢复记忆,比如有被置于一个又一个陷阱又轻松地逃离陷阱的能力。这些神奇“金手指”就让主人公脱离了现实世界的土壤,而具备了一种超脱的神奇能量。此外,这类故事的主题往往比较重口味,还会加入大量的身体描写,放大人的欲望,都表现出一种浓浓的感官上的有趣。在情节方面,这类故事也能运用出其不意的悬念设计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对故事内容紧追不舍。

现在大多数的写得稍好的网文都属于这种比较浅层的有趣。许多读者也在追求这种感官上的有趣。但许多人都忽略了,这种感官上的有趣,只是简单符合或者说是迎合了读者的原始欲望,迎合了人们对于新奇的追求,却忽略了对故事内核的追问。这或许也和这个“娱乐至死”时代之下,大多数人过于焦虑,过于匆忙,过于在乎得失,过于追求外在,内心却极度空虚的现象有关。

第二层的有趣是审美上的有趣。

当然,前面说的,感官意义上的有趣,并不是简单否定这类故事中包含的新奇和吸引力。但是,新奇和对读者的吸引力,只是成功小说的第一步。一个好故事必然要和人类的原始欲望(也就是我们说的,对新奇的追求)合拍。但在感官有趣之上,文学的有趣需要成长为审美意义上的有趣。

也就是说,作为作者,不再只是简简单单地迎合读者的原始欲望,更要为读者创造出一种文学上的审美追求。在原始欲望之上,好故事也要追寻更美好的世界,让读者体会到净化后的有趣。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这些先哲,都曾经说过好故事的净化功能。更具体来说,就是好故事必然有一种向善的意义。好故事它不仅仅是新奇的,它更应该帮助读者去指导和思考生活。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会说,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比《手机》要有趣得多。《手机》只有感官意义上的有趣,《一地鸡毛》则具有审美意义上的有趣。《一地鸡毛》不仅仅有感官意义上的有趣,它更有审美意义上的有趣。

当我们看这篇小说时,小林刚开始是一个多么开朗有抱负的大学生,可是毕业后,他每天都掉到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里,比如说是买豆腐,拖熟人给孩子上学,和老婆吵架,在单位里被排挤……这些小事慢慢丧失了小林的美的人性的一面,他变得像是物体一样,生硬、没有激情。大家仔细想想,这其实就是刘震云对人的“逆成长”的反思,我们表面上的成长其实是一种倒退,我们变得不像自己,我们只是每天在不断重复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我们在被不断地消耗。这篇小说也就是在告诉我们,当我们认为自己长大,变得越来越好的时候,是不是真的就变好了呢。如果我们的生活,是在不断地牺牲自己,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生活,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

这就是审美意义上的有趣,是由外在走向心灵的有趣。其实现实世界只是最表层的世界,我们要去引导读者,要让他们找到一个切入点,让他们重新发现和重视背后隐藏的内心世界。这个背后的内心世界的发现,就是审美意义上的有趣了。

最后,我们来讲讲文学意义上的有趣。

讲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会有一个疑惑,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达到感官意义上的有趣和审美意义上的有趣呢?对,它们需要素材作为支撑。可是这些素材又是怎么展现出来的呢?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很有趣的素材,但是很可惜,它们绝大部分没能转化成有趣的故事。

这是什么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能做到文学意义上的有趣。弗斯特曾说:“一本小说成功在于它的感性敏锐,而非它的题材优越。”感性敏锐四个字,说出了文学意义上的有趣的精髓。也就是说,我们在讲述故事时,要能让读者感觉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让读者能进入到画面里去。那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有感性敏锐的外在表达了。

说到外在表达,第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语言。大家平时看书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语言是有弹性、有画面感、有故事的。我平时改学生作业时,看一眼学生的语言,大致也就知道学生的写作水平了。所以说,语言是打开故事之门的第一步,也是进入故事的第一步。

我们来举个汪曾祺《受戒》结尾的例子: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汪曾祺的小说语言一般都比较短,而且很凝练。这段结尾,不仅有韵律,词句优美,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样的外在景物,将小英子和明海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出来。

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加强语言的联系。当然,语言可千万不要模仿。它需要我们不断写作,不断领悟,之后再糅合个人的文学素养和生活阅历。慢慢地,自然就会有好的语言。

第二个需要注意的,就是小说的结构方式。在文学理论里有句很流行的话,叫“形式即内容”,形式被抬到很高的地位。比如说,像我刚才举到的汪曾祺的《受戒》,要是大家对文学史有了解的话,就知道这部小说是1980年写的。那个年代的文学,都是伤痕、反思,就是对文革时期发生过的事情记录,都是写大时代的事情。但汪曾祺这篇小说在内容选择上是选择小人小事,写作手法又是散文化的写作方式,没有情节和冲突,不断运用插叙,没有故事,一切就像是流水一样平平地讲着。汪曾祺这样的结构方式,就是他想要表达的,小说应该散文化,就好像人生也要散文化一样。汪曾祺就这样将形式和内容结合了起来,形式是和谐冲淡的,生活应当也是平稳的、美的、善的。

对故事来说,有趣是吸引读者的很重要的原因。对我们来说,在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们会追求感官意义上的有趣,我们会想,主题要新奇,情节要夸张。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只注意到这一层,更要意识到,审美意义和文学意义的有趣才更重要。因为它们让有趣由肤浅变得深刻,让有趣变得是教人向善的,是对人有帮助的。而且,这种有趣会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风格,让我们可以和其他作家区分开来。

所以,你的故事在第几层呢?


如果想要了解好故事的另外一个标准:内在的启示,欢迎关注我跟简书合作开设的:更无用的写作课,咱们一起聊聊小说写作的那些事儿。

本文节选自《简书版权年度大课:更无用的写作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