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真正表达力是思想与情感而非文采 ——《心居》阅读心得

2022-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外观世界内观自己

这是一本让我忘了页码的书。国际航班延误频出,我也赶上了。飞机延误21小时,辗转与等待的窝火在这本书的情节中化解。

小说封面

看得津津有味,除了情节紧凑外,还有几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吸引着我:

首先,围绕生活在上海展开的故事。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并不因为海外生活的若干年让上海独有的生活方式淡出我的记忆。从魔都透出来的奔波劳碌的生活节奏与烟火气息,让我过了一把重回故里的瘾。怀念曾经的职场生活、怀念曾经靠家人朋友那么近的生活,也怀念再也回不去的另一种生活可能性。文中多处出现上海方言,现在能用上的机会少之又少,也让我倍感亲切。

其次,人物刻画非常精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冯晓琴。初印象,普通人,没有特点,没有优点,一股世俗的价值观扑面而来。这就是来一线城市打拼的外地人的人物缩影。小地方的精英,来到大上海后,靠自己踏踏实实拼搏的梦想在一次一次艰辛与曲折中打了折扣,精英特质到了上海后,任凭拳打脚踢,以前的硬功夫就是发挥不出来。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魔力却紧紧地拽住她怀里的最后一点野心。她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为人生起点,并上升为社会的不公平。这杆斜着的秤,靠社会与环境调整是不可能了,只能靠自己的价值观与做人的准则来调节。随着一件一件事情接踵而来,让她的内心起了波澜。丈夫暴死、与大姑子关系恶化、妹妹野心勃勃、参与展翔的投资项目、弟弟来沪、自己当上老板。每件事情,与她有直接关系,又与她没有直接关系,全凭自己的立场与道德准则来判断。每件事情,当局者与旁观者之间的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每件事情,她的认知边界在扩展,是周遭环境与人对她使的外力,还是自我反省的内力,说不清,道不明。一开始那个俗人的形象,却在一桩一桩事情上,磨去一层一层皮,最后留下了一个内核:做人的底线。从一开始对她略有不屑,到从心底里生出敬佩。她的形象很丰满,世俗气里透着一点高尚,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不该由出生在哪个地方来定,而应该看在面对不可多得的诱惑时,是否敢于让安心替代贪心,是否敢于让不愧于人赶走不愧于己。

最后,那些娓娓道来的日常,延展开的是作者心游万仞的自在,手中的笔才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直入内里,并反映出一个社会的风貌以及作者想展现的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人生哲理、处世哲学、职场情场智慧,统统可在里面品出来。

小说写的都是家长里短,所谓小说资料是不是一大堆事情呢?一大堆事情不等于小说资料。所谓小说资料者,据我看,是我们把一件事已经咂摸透,看出其中的深刻意义——借着这点事情可以说明生活中的和时代中的某一问题。小说家首先得是一个思想家。相较于言之有文,言之有物更为重要

#小说家#小说资料#社会价值观#阅读#心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