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慢慢地长大——(七十一)我不要打招呼
(七十一)我不要打招呼
迟到千年 2022-7-12
嘴甜的孩子到哪儿都招人喜欢,父母也会因为孩子的嘴甜被人称赞而心里乐开了花。
每天上下班经过小区南门时,总能瞧见一些大人带着孩子遛弯、出门、取快递,一些孩子主动地向认识的叔叔阿姨们打着招呼,叔叔阿姨们在回敬招呼的同时,总是不吝自己的夸奖,说一声:“真有礼貌。”
也有一些孩子,每次遇到认识的叔叔阿姨们时,头也不回径直地就走了,似乎根本就不认识这些叔叔阿姨们。
玩子就属于头也不回就走了的这类孩子,为此,我和玩子妈妈曾一度觉得很尴尬。
玩子从小就不喜欢跟人打招呼,每次经过南门,岗亭门卫阿姨总是热情地跟他打招呼。妈妈让他叫阿姨,挥挥手打个招呼。他却骑着平衡车一溜烟地就走了,头也不回一次。妈妈只好自己跟门卫阿姨打个招呼寒暄几句,以缓解尴尬的氛围,然后让他跟阿姨挥挥手再见。
在小区遛弯遇到他经常玩耍的好朋友时,人家主动跟他打招呼,有时候,他也毫无反应地自顾自地走了。
说来奇怪,玩子不喜欢跟人打招呼,却从不抗拒跟人挥手再见,有求必应。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和玩子妈妈边走边对他说,人家主动跟你打招呼,是因为他们喜欢你。你不理人家,不主动回应一下,这是不礼貌的行为,他们会因为你不回应而不开心哦。就像你每次叫爸爸妈妈,但爸爸妈妈没有回应你时,你就不开心啊。他似懂非懂,不抗拒也不回应。
我想这就是玩子内向的一种表现形式吧。与熟人打招呼,这个看起来毫无难度和压力的事情,在他看来,着实就是一项挑战啊。而说再见,意味着就要离开这个地方,挥挥手敷衍一下也无妨。
从小到现在,玩子极少让别人抱他,除了家人、幼儿园老师以及对门小哥哥的妈妈以外,没有人能够成功地抱他。每次回姥姥姥爷家时,前几天姥姥姥爷也无法抱他,在临近离开之时,在他已经熟悉了环境和姥姥姥爷后,才会让他们抱他。
我很理解玩子,因为我就是一个偏内向,不喜欢社交的人。
我不喜欢与人打招呼,如果别人没有看见我,我会选择默默地路过就当未曾看见,甚至于我也不喜欢主动与亲戚们联络,每年春节没有回老家,给长辈们打电话拜年问好,对我来说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总是能拖则拖。
好在玩子妈妈社交能力还不错,所以,她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们家的社交代表。
我也不喜欢身处人多的环境,看着大家三三两两的谈笑风生,我感觉我就是一位局促不安的入侵者,总显得格格不入。
性格如此,改变谈何容易。所以,我和玩子妈妈尽管希望他能够主动与熟悉的人打招呼,但他不愿意做时,除了引导一下以外,我们也没有办法,与其强迫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如不提,大家各自相安无事。
孩子的内向性格不是一个缺点,它只是一种性格特质罢了,如果过度地给孩子贴标签,过度地强调内向,则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成长。
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性格特点,没有必须要打的招呼,也没有必须要做的社交。
当然,玩子有时候也会主动地打招呼,小声地喊着阿姨,小手挥一挥,每次接收到他主动打招呼的叔叔阿姨们,就像收到了意外的惊喜一样,甚至高兴。
每次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嘴甜的打招呼时,我们都会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别人家的孩子,我们家的玩子不喜欢打招呼,他只喜欢小手一挥说声再见。
下篇预告:我还想玩,不想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