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从日常生活到写作
齐帆齐微刊
近年来,出现一个全新的概念一一断舍离。
“断舍离”起源于日本,由东京山下英子提出。她将瑜伽中的心理修行法,延伸成一种生活整理术,成为一种全新的行为法则。
在日常生活中,断舍离,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堆放日久不用的东西,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创造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作为瑜伽修练者,懂得其中的道理,深知自己的日常生活需要“断舍离”。同时,写作经历告诉我,在写作管理上,也很需要“断舍离”。
断舍离其实就是一种减法生活。
断舍离也是一种化繁为简的方法论,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学做减法。减去多余的物质,减少奢侈的欲望,减轻心灵的负担,免除外界的困扰,把生活过得更健康、更自在。
我的断舍离,首先从整理家什开始。
从小生活贫穷,养成了节俭的习惯。用过的东西从来舍不得随便丢弃,真可谓弊帚自珍。
其实这是一种穷人思维,一种溃泛思维。对一切旧物都舍不得丢总,觉得它有其他的可用之处。
比如旧棉布衣,觉得可以剪成抹布,一条牛仔裤可以制成小牛仔布袋,旧的羽绒服可以改成抱枕,羊绒大衣可以拿回老家给弟媳做鞋用。总之,大箱小包地存放在家里,几年几十年也舍不得丢弃。
现在,很多年轻时的衣服肯定是不能穿了,特别是那些正装职业装,穿出去也不合适。几天前开始,将所有的衣柜重新整理,把两年以上不曾穿过的衣服坚决清掉。
年纪大了,要活得精致一些,简单一点。日常所需伸手可及,目之所及干净整洁,没多余,不杂乱,清爽舒适才好。
懂得舍弃,善于舍弃,其实也是一种清理,一种提高。
由此,我联想到写作。
在写作的过程中,对收集的大量素材,常常也舍不得丢弃,全部堆砌在文章里。往往受素材的影响,又想表达这个意思,又想表达那个观点。造成文章结构不清,主旨不明。
所以,在写作管理上,同样需要“断舍离”。
文章主题确定后,只利用那些符合主题的素材,其他不符合主旨的材料,觉得它再好于此文也无用,要坚决舍弃。
如果“断舍离”方法论合理运用到写作上,写文章时思路清晰不纠结,会提高写作效率,写出来的文章,也会干净清爽。
“断舍离”不仅对写作素材的利用如此,对写作情绪也是这样。
写作要摆脱忙乱,学会摒弃。
抛却内心的奢望,成大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坚持写下去。放慢脚步,舍弃心理的重负,想写什么写什么。如遇创作瓶颈,不如放下执着,另辟蹊径。
把那些多余的素材从文章中抽离, 把内心不良的情绪从心里抽离,写作的时候,会更轻松、更愉快,文章也会写得更快、更好。
齐帆齐第2期28天(14)篇1008字,累计2044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