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人物

拒绝收礼的鲁国宰相公仪休的故事

2017-05-16  本文已影响0人  史聃

《史记·循吏列传》这篇文章总共记载了五位“清官”的事迹,除了前面已经叙述过的楚庄王宰相孙叔敖和郑国宰相子产之外,还有鲁国宰相公仪休、楚昭王宰相石奢和晋文公时期的大法官李离。

比起前面二人在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声,后面三位的名头差了不止一个数量级,流传下来的故事也极其稀少。

所以,我觉得这里应当郑重强调一下:名声这个东西,固然是我们了解历史人物的一个参考,越是名气大的优秀人物,越容易让我们钦佩;但我们也应该提醒自己,对待历史人物不要纯以名声论英雄,毕竟,即使是很优秀、很了不起的人物,照样有可能条件所限,没有做成什么大事,在后世默默无闻,而这丝毫无损于他们人生的价值。

下面就先说说鲁国宰相公仪休的事迹吧。

公仪休流传下来的比较著名的故事只有一个,就是他超级喜欢吃鱼但拒绝接受别人送鱼的故事。

客观地说,这则故事情节平淡,本来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但公仪休与送礼者的一番对话(鬼知道这番对话是怎么传出来的,哈哈!),意蕴深远,含义隽永,于是,原本不过一件琐屑小事,逼格立马提升了天文数量级,造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对话情景再现如下。

送礼者好心送鱼被拒,感觉很受伤:“听说您超级爱吃鱼才巴巴给您送鱼来的,这样的一番心意,您为什么就是不能接受呢?”

公仪休的回答出人意料,但很有意思:“正因为超级爱吃鱼,所以才不能接受啊。”这话咱们用大白话来说感觉好像少点味道,换成文言文来说,“以嗜鱼,故不受也”,是不是感觉倍有“范儿”?

当然,公仪休说这番话不是为了有“范儿”,他之所以拒绝收礼,是为了防微杜渐:“现在我做宰相,拿着高工资,自己还买得起鱼吃;要是我今天收下你的鱼,这个口子一开,以后难免犯更大的错,假若因此丢了官,以后谁还会送鱼给我?我还能吃得上鱼吗?所以人家送的鱼我是决不会收下的。”

这幕小戏中,论演技,公仪休可以说是实打实的影帝级的。

同时,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公仪休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人物。事实上,公仪休的自制力是如此之强,以至于他的某些做法,现代人可能会觉得理解不能。

比如,他吃了家里种的蔬菜感觉味道很好,就立马把自家园中的蔬菜都拔下来扔掉;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很好,就立刻跟老婆吵架并把老婆赶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好恐怖的赶脚!)

他如此怪异行事的逻辑是这样的,他认为,在这个还远远谈不上全民解决温饱的时代,做官本身已经是一件很占便宜的事,所以为官者不应该和老百姓争夺利益,做大官的有高工资可拿,高福利可享,就更不应该贪占小便宜,挤占小老百姓的生存空间。对于不理解他做法的那些人,他曾反问道:“难道要让农民和织妇无处卖掉他们生产的货物吗?”

再说历史地位。

公仪休在后人书写的历史上,留下来的记载非常之少。

虽然留下来的相关资料很少,但我们好歹知道,正是在公仪休主政的时期,鲁国从三桓手中收回了政权,重新确立了公室的权威,做到了孔圣人一生想做却没能做到的事。不过,这一回光返照的鲁国中兴,放到当时(战国时期)的历史格局下来看,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也就是说,尽管公仪休很可能是第一流的演员,可惜历史提供给他的舞台太小,他演得再出彩,因为整部戏的分量严重不足,他在后世得到的关注也就非常有限了。然而,我们难道能说,他不是非常优秀的人物吗?

至少,太史公司马迁就是非常钦佩公仪休的,所以,他将公仪休与孙叔敖、子产并列,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位“清官”,大力表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