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6所思所想
读书
上周看完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记录读书过程中的一些想法。
在这层意义上,写小说很像跑全程马拉松,对于创作者而言,其动机安安静静、确确实实地存在于自身内部,不应向外部去寻求形式与标准。
个人而言,每次参加跑马拉松、越野跑都会设定一个目标。不期望哪天能站台,只希望安全完赛,达到个人设定目标。虽然有很多和你一起往终点跑,你会被超越,也会超越他人,也会有人中途退赛。但这些都不会妨碍你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跑。慢也好,快也好,重要的是在路上。
如果一边经营店铺,一边继续写类似《且听风吟》和《1973年的弹子球》那样诉求于感觉的文字,早晚有一天会山穷水尽、才思枯竭。
所谓江郎才尽,伤仲永的泯然众人,大抵都是靠灵感创作。后天不去打磨,不去刻意练习,加上灵感枯竭成为众人。我赞同“诉求于感觉的文字,早晚有一天会山穷水尽、才思枯竭”。大师靠练习,常人写文字靠灵感。
每次跑马拉松,我大体都会经历相同的心路。跑到三十公里,总觉得“这次没准会出好成绩呢”。过了三十五公里,体内的燃料便消耗殆尽,开始对各种事物大为光火。到了最后,则生出“揣着空空如也的汽油箱继续行驶的汽车”般的心情。然而跑完后不久,曾经的痛苦可悲的念头眨眼间忘得一干二净,还下定决心:“下次要跑得更好”。
感同身后。跑到30公里左右疲惫无力,无数个放弃的理由让自己停下来,退赛。唯有一个理由"向前跑到终点"让自己坚持。跑下去不追求什么,只是一种一直跑下去的信念,一直追求下次跑的更好的追求。
“哪怕没有东西可写,我没天也肯定在书桌前坐上好几个小时,独自一人集中精力”
之前坚持了两个月的ARTS练习,每周花费4-6小时完成算法(A),阅读英文文章(R), 总结工作技巧(T), 分享有价值的观点(S)。完成的过程很累,但很充实。因为有时间和自己交流了,愿意静下心听自己的真实声音了。从刚开始的文思泉涌到感觉到分享的内容价值不高,越到后面越是没有东西可写,最终放弃了练习。放弃练习到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更多想的是工作,少了和自己的对话,都对自己有点陌生了。哪怕没东西可写,静下来集中精力也是很棒的。
关于团队
在这一个月来关于人的观点发生了转变。之前愿意等待一个人慢慢的成长,现在会考虑ta成长的速度与时间成本的关系。时间宝贵、不等人。
招聘:只招聘比你优秀的人;招聘能给团队带来变化的人。
成员变动: 慈不掌兵,从工作效率和成长潜力决定一个人的去留。处理拖团队后退人员,激发有潜力的人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