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二)——我的船界轶事之:报到
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
中远船务的多位前辈和朋友,包括文中的项立新总、朱金兰书记,还有认识最久的夏老师,至今仍是我的人生楷模。
我与中远船务的渊源,要追溯到1993年,为中层干部班上英语课,又在总经办任职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为不舍教师岗位,婉拒邀请。虽说后来造化弄人,我还是离开了学校,但我也未后悔曾经的选择。对我们而言,能在年轻时开眼界、受历练,长见识,这是一生都受用不尽的财富。
闲言少叙,请看老徐的正文——
南通远洋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机会是市场室主任,我的前任,去了兼并的广州船务做了经营部经理,后来才知道从市场到经营,原来是从侧室变成了正房,暂且按下不表。
说是市场室主任,其实当时就一个人。
以前做外贸,虽然也有官职大小,最牛掰的还是外销员,手握客户,一年几次出国,凭业绩排每年年终开会的座次和奖金,对于刚打开国门的企业,朴素的经营至上思想虽是市场逼出来的,也殊为可贵。学校毕业就是外贸公司外销员,当时的骄子,虽然业绩堪堪,对于官位也并没有多少艳羡。
船厂不一样,一个人不可能单打独斗,难以以简单而十分定量的业绩做考核。那么岗位就重要了,不同岗位,代表不同的职级,不同的职级与收入休戚相关。初来咋到,不管啥级别了。(其实一路以来,无论在哪里,除非被欺负的太明显,本人真还不是太在意每个月的工资单上的数字变化),还是先熟悉做好事情先。在外贸滚了八年,已经不是初出道的雏儿了,这点眼力劲儿还是有的。
做贸易,追求的是结果,结果来自于扁平化的管理以充分激发销售的激情。工业企业则要求流程、讲究协同,需要的组织架构更复杂,管理要求更多。所以,进了船厂办公大楼以后,看着那么多的科室、班组和各式各样的规则规矩,难免有点进了大观园的忐忑、兴奋和期待。
面试我的项总,是中国修船界外轮修理祖师爷级别的老法师,有理论,有实践,市场室的安排,应该就是他的创意,这在当时的中国船舶界,是开了风气之先的,那时候懂得把市场(marketing ) 和销售(Sales)分开两个部门的国有企业,真的不多。
现在已经不记得当时项总问了哪些问题了,只记得问了我对做市场的看法,和国际航运市场的了解。前一个问题,还好学校学过市场营销学,凭着记忆回答了一些市场手段,营销渠道之类的理论;第二个问题,得益于8年外贸租船订舱的积累,对于国际十大班轮公司还是能答得上来的。刚说到马士基,项总就接过了话茬,道是南通船务已经和马士基签订了什么长协,十分的不易,十分的骄傲,后来知道,确实值得傲娇,当时国际修船市场正在发生位移,1999年-2000正是中国开始蚕食原来韩国、新加坡的修船份额的时候。
对于面试,我最深的印象是项总擦得镜子般的大班桌上叠着的一堆崭新的管理类书籍和他老人家面试时上海牌普通话里时时蹦出的英文单词。我们原来外贸公司的老总,有两类,一类是原来纺织系统出来的老领导,他们不会英文;一类是原来部队情报系统下来的原来洛阳外国语学院为主的外语科班生。两类领导平时一不看管理书籍,二没事也不会和公司内部人员说英语。尤其震撼到我的是,项总说,修船市场很好,公司势头很猛,公司待遇很好,Everything ,company pay!, 市场室位置很重要,也会有诱惑,不要有邪念!
一个做市场的,有什么诱惑?有什么邪念?
难怪项总后来和书记汇报面试结果是,此人太书生气,不是做市场的料,先用着吧,以观后效。
而书记还是相当的平易近人,对我的书生气看得出也不是全盘否定,甚而我还能感觉到一点点莫名的好感。只是,她老人家的开篇语,让我在当时国企提倡年轻化的大环境下,有点小迷茫: “小徐,今年有40了吧?”
2000年,本人刚届而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