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

33 自我与无我

2024-06-02  本文已影响0人  晨风轻尘

自我与无我

无我,即没有私欲。我,是感知,是体验,是感官的知觉。

无我,是要求放下所有的私欲。

但生命,就是体验,感知,就是追求快乐幸福舒适成就感的过程。

如此说来,矛盾吗?

其实无我要求的是精神心灵上的简化,净化,轻松,而非知觉体验上的限制。

心灵清静的人,精神是平和,愉快的,态度是和蔼宽容的。

欲是索求,引发掠夺,形成恶,爱则是给予,带来善。

喜欢美好,向往美好,是因为能为感官带来舒适愉悦感,令心灵也产生愉快感觉。

没有外在感官的刺激,引发,就带不出思想的批判,带不起情绪的发生。

只有经历过了,才能知道那感觉。

只要真知,行,就能行动。

知行不一,是因为知,并非你真正认可了解的,只是浮于表面。

知,是了解,真,是真实的规律,本质的存在。真正了解本质规律,就能做好。

所谓学习,就是人修炼进化的过程,精神上修炼,智慧,认知,开悟,达到更高层次的认知通透,明白,明智见性。

心灵上修炼至善,清静安宁,去除私欲,达到舒适状态。

欲,想要得到,思想起一念,行动跟着来。

如何能得到?先给予,交换。侵占与掠夺,正是恶的根源。去私欲,正是为了防范这些恶的产生,滋长。思想起,念形成,会的发生,人无法控制,但思想起之后的行动,人是可以选择控制的,包括起后的思想念头,可以清除,可以转换。

善即给予,帮助,成人之美,急人所需,带来的是愉悦和谐。体现的正是我们所追求,需求的快乐状态。

恶即掠夺,强求,强占,侵犯别人的权利空间,带来的是反抗,战争,引发的后果是仇恨与伤害,这些是因为私欲产生的恶念,引发出来的毁灭行为后果。

去私欲,是为了把恶清除在起势之前。

但生活生命是靠物质资源供养才得以存在的。

最资源最原始是通过掠夺获得,所以说人性本私,并且私是所有生命物种的本性。

人类文明发展下来,我们找到了更佳的获取方式,就是通过价值交换,利益交换,来达到平衡的状态。付出,给予,得到,所以价值交换才是我们终极正常保障生活,生存的最佳形式。

价值交换要求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提高更多的价值,得以获取更多的选择。

这就是学习的意义,求得真知,避免犯错,能有更好选择的权利,却不用依靠私心做出恶行,去除损人利己的恶劣自私天性,防止产生这些恶性带来的伤害。

我们只要向外给予,成就别人,就能得到自己的所需求。

无我是一种放下清空,本质上却是是一种修我,认知的提升与价值的提高。

自立,自信,自尊,自强,自省,自我之明。“自”都是一个“我”。来自“我”的修炼与培养成长。

所有的修行中,自我认知的提升是最重要的,因为认知,决定你的想法,态度,和行为,一切的言行品性都来自认知的多少,高下。

而生活则是顺应某种规律而存在,提供某种价值来交换所需,生活即当下体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