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数据结构和算法分享专题iOS 开发每天分享优质文章

iOS/OC:希尔排序的理解

2017-07-12  本文已影响1081人  皮蛋solo粥

希尔排序(Shell Sort),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一个叫希尔的外国人发明的排序。没错,他就是唐纳德 希尔(Donald Shell),一位美国的计算机科学家,他于1959年发明的希尔排序算法。

对于希尔排序,比较正式的官方的解释是这样:

希尔排序是把记录按下标的一定增量分组,对每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排序;随着增量逐渐减少,每组包含的关键词越来越多,当增量减至1时,整个文件恰被分成一组,算法便终止。

希尔排序也是插入排序的一种。既然是其中的一种,那么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插入排序在最坏的情况下,即整个数组是倒序的,此时时间复杂度达到了O(n2)。希尔排序在插入排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叫增量的概念。那什么增量?插入排序只能与相邻的元素进行比较,而希尔排序则是进行跳跃比较,而增量就是步长。比如增量为3时,下标为0的元素与下标为3的元素比较,3再与6比较,1与4比较,4再与7比较……想必你肯定做过一群人站成一排,按一二报数,喊一的一队,喊二的一队,此时的增量就是2。所以你也可以理解为是按增量进行了分组,再对每一组进行插入排序。当使用一个增量对所有的分组排好序后,再去减少增量,重复之前步骤,直到增量为1,此时只有一个分组了,再对这一个分组进行插入排序,整个希尔排序就结束了(所以希尔排序也叫缩小增量排序,但显然没有希尔排序好听和高大上 斜眼笑)。

从增量的初始值选取,到逐渐变为1,将所有用过的增量组成一个序列,就是增量序列。而希尔排序的增量序列选择直接影响它的时间复杂度(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最简单的增量就是希尔鼓励使用的希尔增量。增量初始值选择为N/2(N为数组长度),然后每次将增量除以2,得到下一个增量。所以它的增量序列为{N/2, (N / 2)/2, ..., 1}。除了希尔增量还有Hibbard 增量Knuth增量等等都是很复杂的数学公式,我怕你看了晕,就放在后面介绍吧!(说的好像自己看了不晕一样)

那下面我们就以最简单的希尔增量来进行希尔排序。

 void shellSort (NSMutableArray *array) {
  int count = (int)array.count;
  //初始增量为数组长度的一半,然后每次除以2取整
  for (int increment = count/2; increment>0; increment /=2) {
  //初始下标设为第一个增量的位置,然后递增
    for (int i = increment; i<count; i++) {
        //获取当前位置
        int j = i;
        //然后将此位置之前的元素,按照增量进行跳跃式比较
        while (j-increment>=0 && array[j]<array[j-increment]) {
            [array exchangeObjectAtIndex:j withObjectAtIndex:j-increment];
            j-=increment;
        }
    }
  }
}

然后对比之前文章所写的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

void selectorSort (NSMutableArray * array){
  NSInteger count = array.count;
  for (int i = 0; i< count; i++) {
    int minIndex = i;
    for (int j = i + 1; j < count; j++) {
        if (array[j] < array[minIndex]) {
            minIndex = j;
        }
    }
    [array exchangeObjectAtIndex:i withObjectAtIndex:minIndex];
  }
}
void insertionSort (NSMutableArray *array) {
  NSInteger count = array.count;
  for (int i = 1; i<count; i++) {
    for (int j = i; j>0; j--) {
        if (array[j] < array[j-1]) {
            [array exchangeObjectAtIndex:j withObjectAtIndex:j-1];
        }else{
            break;
        }
    }
  }
}

三个同样的数组,分别使用选择、插入、希尔进行排序比较时间。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autoreleasepool {
    NSMutableArray * sortArray1 = createDifferentArr(20000);
    NSMutableArray * sortArray2 = [sortArray1 mutableCopy];
    NSMutableArray * sortArray3 = [sortArray1 mutableCopy];
    //插入排序
    double startTime1 = CFAbsoluteTimeGetCurrent();
    insertionSort(sortArray1);
    double endTime1 = CFAbsoluteTimeGetCurrent();
    NSLog(@"插入排序用时:%f s",endTime1 - startTime1);
    //选择排序
    double startTime2 = CFAbsoluteTimeGetCurrent();
    selectorSort(sortArray2);
    double endTime2 = CFAbsoluteTimeGetCurrent();
    NSLog(@"选择排序用时:%f s",endTime2 - startTime2);
    //希尔排序
    double startTime3 = CFAbsoluteTimeGetCurrent();
    shellSort(sortArray3);
    double endTime3 = CFAbsoluteTimeGetCurrent();
    NSLog(@"希尔排序用时:%f s",endTime3 - startTime3);
  }
  return 0;
}

数组长度1万时打印结果为:

2017-07-12 14:14:22.484 排序比较[14883:1166946] 插入排序用时:1.848809 s
2017-07-12 14:14:25.161 排序比较[14883:1166946] 选择排序用时:2.675773 s
2017-07-12 14:14:25.179 排序比较[14883:1166946] 希尔排序用时:0.017643 s

数组长度为两万时打印结果为:

2017-07-12 14:15:59.069 排序比较[14899:1169188] 插入排序用时:6.654105 s
2017-07-12 14:16:07.687 排序比较[14899:1169188] 选择排序用时:8.615417 s
2017-07-12 14:16:07.726 排序比较[14899:1169188] 希尔排序用时:0.039497 s

差距是很明显的。


希尔排序为不稳定性排序。因为相同的元素可能在各自的插入排序中移动,所以它的稳定性就被打破了。可能有人想问,稳定性是干嘛的啊?稳定的意思是指相同的元素在排序后的相对位置不变。比如有两个5 ,作为区分前面的叫51,后面的叫52,排序完成后51还在52的前面。那你可能会问,反正是一样的,换了就换呗。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被排序的对象会拥有不同的属性,举个栗子,公司在招聘时,想要年龄小的,所以对所有人进行了按年龄的排序。之后还想看成绩分数高的。所以在按成绩进行排序时就有可能出现成绩一样的,但他们的年龄不一样,而你不能把成绩相同但年龄大的排在小的前面。此时算法的稳定性就有了意义。

使用希尔增量,在最坏的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仍为O(n2),而使用hibbard增量在最坏的情况下却为O(n3/2)。

如果觉得作者对哪里的理解有偏差或者其他的优化,希望不吝赐教,留言指正。谢谢支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