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做三件有滋味的事
今日处暑,“处”意味着停止,夏天就要结束了。天气下降,人的阳气也随着收敛,人容易安静下来。和度夏不同,初秋,不必大动,就能体会到它的滋味。
如郁达夫,不远万里从杭州到北平赏秋。到了北平,“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如果我们也像郁达夫,不推开那扇小院的门,不妨尝试三件事让秋季更有滋味。
-- 身未动心已远 --
古印度教注重心灵体验,因此创造了瑜伽;其中一种训练法叫做冥想,是一种讲究“身未动心已远”的修行。两千年前庄周梦蝶,其实已有冥想的蛛丝马迹。这种起源于宗教的精神训练,今天可以用一个更直白的词来理解:发呆。
人在“发呆”的时候,思绪放空,正是一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状态。它通过获得深度宁静而增强对身体、情绪和想法的察觉,实现照见内心的目的。肉身无法远行的时候,冥想无疑是一种心灵旅行的方式。
在秋日的午后发发呆,看着一枝花或一幅画,慢慢让思绪集中;或像庄子一样,想象自己化作一只蝴蝶飞来飞去,呼吸振翅间获得意识的专注,从而舒缓身体的压力。有规律的冥想,可以帮助我们在秋天时缓解秋乏。
冥想的好处?
获得专注力
改变负面意识,训练正面积极的心态
释放压力,舒缓疲劳
几个冥想的小技巧助你优雅地解秋乏
跟随你的呼吸
想象腹部有一朵开放的莲花,当吸气使腹部充满空气时,花瓣舒展开来;呼气时,花瓣合拢。
禅语入定
默念“独坐小溪任水流”,联想其中的画面,体会其中的意境。
引导式冥想
想象一件事物的具体细节,如想象一个跳水选手在起跳前,他的“完美跳水”所有动作,帮助我们理清大脑的思绪。
-- 养花添色 --
花是人与自然的链接。明末才子袁宏道作《瓶史》,曾这样阐述人与花与自然的关系:人贪图山水之间的大快乐而不得,便退而求其次,折枝插瓶,将这种大快乐微缩到斗室之间。在无暇郊游的秋天,我们不妨植花,效仿袁宏道将山水之乐移植到身边。
为什么要在秋天种花?
秋高气燥,空气湿度逐渐降低,在家里种一些花,有助于调节室内干湿平衡
一些花卉的挥发性物质可使人放松,有利于睡眠,提高工作效率
秋是个情绪化的季节,种一株新生的花,即是一分充满希冀的暗示,能帮助多愁善感的姑娘们消解悲秋情绪
秋天如何种花?
《遵生八笺·四时花纪》中记叙花事,记录了一些秋季种植花卉的要点。如蝴蝶花要“秋时分种”;海棠花“九月收枝上黑子,撒于盆内地上”。
我们不必像古人植花那般斤斤计较,可以养一些颜色翠绿,容易过冬的植物来照料。一个小容器,再加上一株种苗,便能构造起一个多肉的生态园,微缩的山水之乐可见一斑。
-- 乘夜纳凉 --
处暑前后,天气仍然炎热,白天不宜在户外过多曝露,太阳落山后的两小时内却是外出赏景的好时候。
古人最是珍惜“银烛秋光冷画屏”的秋夜,如果你实在按捺不住想出门的躁动,不妨在此时外出散步,借夜色遥作一次“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呼应。让初秋的夜风拂过体表,带去余夏的暑气,带来一个舒适的睡眠。
纳凉赏月时需要注意
适当加衣
夜晚凉气由下而上生发,外出前,为自己披一件薄衫,换上长裤,以免凉气从四肢侵入体内。
不宜剧烈运动
注意步伐和气息的调节,不做太剧烈的运动,以免精神太过兴奋而失眠。
一杯热水
散步归来,别忘了给自己倒一杯热水,补充活动过程中流失的水分。
附加值:
若你有一个难逢的知己,如张怀民于苏轼,大可效仿东坡,兴之所至便登门造访。想想朗月高悬,“庭下如积水空明”也许是一年只逢一度的秋景,连驻足细细赏玩还来不及,便更加无暇记挂身上的燥热了。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处暑过后,再耐心地与高温相处一段日子,秋天就真正降临你我的身边了。
祝愿大家都度过一个平和喜乐的初秋~
小伙伴们,我是少点盐的栀子姑娘~希望把更多关爱和呵护身体的方式方法与你。
如果你喜欢美食,关心健康,少点盐是个不错的选择。
微信公众号:少点盐(shaodianyan91);

想和我继续聊,有什么问题询问我,欢迎加我的个人微信栀子(haolife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