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使贪》一文中的历史错误
早晨我做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使贪》时,竟发现了两处历史错误。

此文选自刘基的《郁离子》,刘基作为明朝的开国重臣,文学大家,许多哲思散文振聋发聩,比如他的《卖柑者言》中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使贪》一文讲述的是如何对待人才的问题。吴起是战国初期魏国著名的将领,奠定了魏国战国初年霸主的地位,后魏文侯不信任吴起,吴起被迫逃亡楚国,在楚国变法,遭遇世族反对而被杀。吴起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但他打仗无一败绩,他和战国中期的秦国大将白起一道被人们尊为“战神”,他的人生又是辉煌的!

我找出了此文两处错误,或许是刘基时代没有系统梳理过战国历史吧,现将两处历史错误分析如下:

其一:“西有虎狼之秦”,此句话我以为不妥,“虎狼之秦”的称谓应该始于商鞅变法之后,战国初年的秦国非常贫弱,常受他国欺侮,被山东六国压制于函谷关内,甚至于还被魏国占去了河西之地,有这样贫弱的虎狼吗?“虎狼之秦”言即秦国凶蛮,秦国经商鞅变法开始强盛,屡次粉碎六国的围攻,是以被称作虎狼之秦。其实变法后的秦国经济发展迅猛,人民安居乐业,虎狼之秦只是六国的诽谤、抹黑之语罢了。

其二:“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梁。”此句我也以为不妥。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如吴起一般有才能的人,就不会到魏国去了。大梁是战国魏国的都城,是以人们把魏国又称梁国。但大梁何时成为魏国的都城呢?是在魏惠王时代由安邑迁往大梁的,在魏武侯时代都城还在安邑,又怎能说“却行不入大梁”呢?魏惠王时代魏国将都城迁往大梁,秦国在秦孝公和商鞅的指挥下,都城由栎阳迁往咸阳,咸阳的地名还是商鞅给起的呢!

《使贪》一文中公子成规劝魏武侯启用吴起,理由是充分的,能力如吴起一般超凡的人不贪恋钱财,就不会甘为人臣的,也就是说人才要给以丰厚的待遇。再者有了吴起这样的将军,其他五国才不会轻举妄动,才能保障魏国的安全。其三假若吴起被迫离开了魏国,魏国有才能之士就会退却离开魏国,魏国将无人才可用。

魏国坐拥天下人才而不用,原因不是吴起的离开,而是国君的傲慢和短视。商鞅从魏国逃亡秦国效力,张仪由魏入秦,范雎由魏逃秦,乐毅由魏入燕,等等等等,魏国坐拥天下大才而不用,直至战国末期被秦所灭,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