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瞻瞻56: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道德经 . 第三十四章》
大道像泛滥的河水啊,周流在左右。万物靠它生存而它不干涉;成就一切而不居功。养育万物而不加以主宰。
古人云:大道至简。在本章,老子使用了短短八个字即概括了道与万物的关系。“大道氾兮,其可左右”,道就像源远流长的河水,看不到源头,又奔流不息,滋养着万物,又近在咫尺。
新罗旅唐诗人崔致远说,“夫道不远人,人无异国”,恰到好处的说出了道与人的关系。天下没有不同之道,唯有站在不同位置上的悟道之人。
杜甫在律诗《登高》中说,“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天寥廓,猿声凄切,沙白水清,群鸥嬉戏。在深秋之际,诗圣登高远眺,不禁感叹鬓发日益斑白,人生如此短暂,惟有那长江之水滚涌不止,见证着世人悲欢离散,陪伴着草木萧萧而落。
杜甫诗中的“道”,似那“大江东去”永不复返,但又化育万物“生而不辞”。诗圣心中的人,怀有悲悯和慧心,悲悯万物兴衰,感叹人生易老,慧悟“道不远人,人无异域”。
同样是登高远望,唐人王之涣则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太阳傍山而出,依山而落。黄河汇入大海从未停息,我欲观瞻天地万物的真相,尚需更上层楼极目远望。
由是观之,远山与白日,江河与草木,触动了两位诗人,在不同境遇下相同的思考,即作为有限的个体,面对无限的天地,将如何定义生命的价值,活出有意义的人生。在诗中,杜甫向内心沉淀,心生对天地万物的敬畏。王之涣则向外部探寻,希望找到遥远所向的归属。
其实杜甫所敬畏的,王之涣所探寻的,皆是老子千年之前“大道氾兮”的回声,所谓“道衣养万物而不为主”。道周游流淌在万物之间,却从来不代替万物做主,任万物或奔流到海,或花开花落,任世人或酌酒楼台,或歌咏抒怀。
由此感之,人生的终极探索,源自于对"天地之道与人生之道"的追问。孩童生长的核心亦需回归到生命意义的创造上来。"大道氾兮"那流淌于上古的波涛,是否一直在您与孩童成长的路上伴随左右,呼唤着人生价值的追寻,滋养着孩童精神与梦想的家园呢?读罢本章,我想,你们已经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