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作品】放下心中的执念
孩子痛苦的根源往往是我们做父母的强加于他们身上的执念。
朋友向我诉苦,孩子已经一年半没有去学校上课了,每天自己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最忌讳的事就是下楼、见人。任凭你磨破嘴皮子,全都无济于事,孩子就一句话:“不想见任何人。”
孩子本来一直阳光而上进,但自从初一下学期开始,一切都因一件“小事”而偏离了轨道。那天,孩子放学回家,跟朋友说了自己在学校的遭遇。听孩子说:自己在学校打架了,有个男同学,老是没事找事,以前都忍了。今天这个男同学拿水杯在教室里乱泼乱洒,当时孩子正在算题,结果被泼了一头一书。孩子当时就火了,拿起自己的水杯就把水倒在了男同学的头上。结果可想而知,那个男同学可不是吃素的,站起来就踹了他一脚,孩子正准备还手,被同学拉住了。
孩子跟朋友说了这件事,应该是想得到妈妈的理解和同情,想让妈妈安慰自己,或仅仅为了找个人倾诉,发泄一下委屈的情绪。但等来了并不是妈妈的安慰和共情,朋友当时有个执念,就想让孩子把全部心思放在学习上,以考上本地最好的高中。当时朋友是这么说的:“你跟他一样干啥?你可是要考最好高中的,他就是个泼皮无赖,你以后离他远点就是了,别理他。”
可想而知,孩子听了这些话是什么心情,他是想让妈妈跟他站在一条战线上,他想得到妈妈的共情,他想看到一个认真倾听自己心声的妈妈。而妈妈却只想着让自己好好学习,只关心自己能不能考上最好高中的事,孩子当时应该是极其失望的。
为什么我们看那么多育儿书上都提到“共情”二字?为什么很多孩子越长大越不愿意与父母交流?为什么这么多孩子越来越沉默?他们找不到理解他的人,他们觉得说了也是白说,没用。本以为自己最坚强的后盾是父母,但却发现父母关心的只有自己的学习成绩,这是一种跌入谷底的失望,是一种暗无天日的伤心。
作为父母,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执念,总是纠结于孩子的学习,陷入让孩子考第一的漩涡中无法自拔。他们不关心孩子是否开心,不关心孩子的真实想法,不关心孩子心里的压力有多大,只关心孩子是否考了一百分?是否得了第一名?
朋友又给我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一个正在发生的真实故事。一个妈妈在孩子升入初三那年,毅然决然地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陪孩子学习,并在家里安装了四个摄像头,360度无死角地监视孩子。
年前恰巧碰上了网课,孩子妈妈就每天坐在孩子旁边盯着孩子学习,万一有事出去了,也会通过摄像头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并叮嘱孩子一定要在摄像头可视的范围内活动。我不知道孩子当时的心情如何,但一定不会多好受。
朋友说,前几天见到了这个孩子,明显情绪低落,学习热情不高。想来也是如此,被当成犯人的感觉总是很不爽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上班时,领导每天坐在我们旁边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并安上摄像头监控我们,我们会自在吗?我们难道不郁闷吗?
如今,各种兴趣班充斥着整个社会,孩子们也被家长安排在各种兴趣班之间辗转。是孩子真的感兴趣吗?并非如此,是家长逼着孩子感兴趣。家长们往往把自己的遗憾强加于孩子身上,自己的兴趣爱好未能实现,就想让孩子替自己去完成,去实现。这是一种错失时机而留在心底的遗憾,更是一种埋藏心底的执念。
家长的执念往往是孩子痛苦的根源,放下执念,让孩子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