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微博引发的争执
前不久,人民日报发了一条微博讲述一个10岁男孩想用8800元压岁钱给自己的妈妈买钻戒的事。
此条微博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很多人夸小男孩是个小䁔男。
一位母亲看到了这条微博也不禁感叹这小男孩孝顺,自己家里有个上高中的男孩,回家一定讲给孩子听,让他接受点教育。
母亲回到家,把微博内容讲了一遍,顺便夸赞了这个男孩真孝顺。结果她的儿子却说:“然后呢,你想表达什么?”
母亲说:“只是觉得这个小孩很孝顺。”但瞬间有种心凉的感觉。
儿子说:“他为什么要同别人攀比(视频中有提到男孩看到其他家长带钻戒,所以想买给妈妈),看到别人有什么就买什么,我也应该用压岁钱给你买吗?”
母亲解释并没有想让儿子用压岁钱给自己买东西,只是认为男孩孝顺。
儿子认为他们母子看问题的侧重点不同,你看到的是孝顺,我看到的是攀比。
因此母子之间发生了争执,原本觉得有教育意义的事,最后不欢而散。
这件事让人想到的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问题。母亲人到中年,关注的是孩子的孝顺问题,孩子一个小小的举动或一句关心的话语,都能温暖母亲的心,既便孩子真有那个心,母亲也未必愿意接受,年龄大了的人都想听好听的话,但孩子冷冰冰的反应让母亲伤心。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教育出礼貌孝顺的孩子要从自身做起,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一个温暖充满爱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然也会沿袭这个家庭的风格,温暖有爱心。相反,则会教育出冷漠自私的孩子。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一切皆有因果。
现在的年轻人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集宠爱于一身,比较自我,他们习惯于得到,而很少付出,没有兄弟姐妹,父母又忙于工作,因此在人情冷暖方面有些缺失,不懂得关心他人,或者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微博中说的是十岁的小学生,小学生还比较单纯,对父母有更多的依赖。而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思想和认知,也有了更多的诱惑,他们有自己心仪的东西,也许是一双签名篮球鞋,或者一块心仪已久的手表,他们更愿意自己支配压岁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依靠父母去得到。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有些叛逆,他们讨厌成年人的唠叨和说教,或许在家长的唠叨之下,反而故意对着干。在家长眼里他们是孩子,但他们不想再被当作小孩看待,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和认可,他们有自己的追求和爱好。如果此时双方观点不同,很容易发生矛盾冲突。
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应该多理解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不要以家长的身份动不动就说教,这样才能让孩子愿意敞开心扉和你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