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简书电影散文

《七十七天》观后感

2017-11-17  本文已影响0人  玉含Sumitra

上周去看了电影《七十七天》,不仅被绝美的无人区风景所震撼,也记住了男主角对女主角说的话:“很多人30岁就死了,而80岁才埋,我就是想让自己觉得,我还活着。”

你还活着吗?

是活的自由随心,还是活的行尸走肉?

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或许该先问问自己,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有的人日复一日的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打游戏,薪资固定升迁渺茫安于现状,年纪大了就回家结婚生子,然后两个人再出来打工存钱养小孩。

有的人希望工作多挣点钱,努力奋斗往上爬,渐渐有一些回报,能把老人小孩接到身边,过着平凡简单的小日子,心满意足的同时,继续努力维持现有的状态。

有的人对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很有规划,本身资质不错,又能野心勃勃的往前冲,假以时日便收获相应财富与地位,命运的方向大概就是名利双收。

不是要讨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吗,怎么都从工作的角度来说事?

因为没有工作提供财力的支持,我们没法展开生活。

高晓松早就说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对,是“不止”,不是没有和不要眼前的苟且。等你有了苟且之后,你才可以谈诗和远方。

若你非要和我说,没钱也可以有幸福感,比如藏区那些有信仰的民众。是的,我曾经和你有一样的观点,甚至和我姐辩驳贫穷和富裕两种人不同的生活与不同的幸福感,我也是拿有信仰的藏民举例,但各执己见,再辩驳下去也没有意义。

后来我读了《趁早》里关于金钱的看法,有些认同,后来又听了加措活佛的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我都可以和你分享。

《趁早》里的“灭绝组”在讨论金钱的时候,也和大众一样,认为金钱买不到爱情,买不到时间,买不到健康这类看似比较抽象的东西,但其中一位就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回答——

“一个女孩,她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教育程度、美容护肤都随着金钱水涨船高了,是不是直接导致爱情竞争力也高了?”、“同一个地方,你坐火车要三天,我坐飞机只要一天,那算不算是变相的买到了时间呢?”、“如果亲人生病,我有钱,可以请到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医疗资源,这又算不算是买到了健康呢?”我随即哑口。

当然钱也不是万能的,所以她们最后给出的结论是:钱是千足金,总归还有那么一丁点是做不到的。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舍不得听完,打算去买纸质书慢慢读。它并不是一本心灵鸡汤类的书籍,更多的它是给你内在的力量,教你如何去面对生命种的种种挫折与不幸,只有内心强大,你才不会被你贪念嗔的欲望所左右,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安然走完人生旅途。

就好像和彩儿在色达佛学院讨论佛和信仰对人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这些信众什么都没有,也什么都不要,只为了来生能成佛,而甘愿每天吃些粗糙简单的食物,不停的叩拜,他们也觉得很满足,而我们居住在城市的人,又该如何将这样的信仰,或者精神运用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

回到我们开始的问题,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碌碌无为、简单平凡、名利双收、还是无欲无求?

不用去对比这些生活状态的好与坏,做你自己的选择就好,重要的是选择了就不要后悔。

如果你选择了碌碌无为,那就过好清贫的生活,担当起该有的责任即可,比如照顾好家人,养育好子女。

如果选择了简单平凡的生活,觉得团圆美满的家庭才是你的追求,那就为家人的幸福而努力,不论做到什么程度,相信你的家人都会很满足。

如果想要名利双收,你在奋勇前进的时候,更要坚定自己的内心,守住自己的原则,即使收获了你想要的目标,也不要忘了你对家庭,甚至社会的责任。

如果你真的无欲无求,找不到人生的重心,那不妨去试过那些信众的生活,心中除了佛念,别无他求。但要说明的是,信众的无欲无求,并不代表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欲望,而是他们能排除对那些事物的欲望,目标明确的一心求佛。

最悲哀的是,有些人一边抱怨着生活的不如意,一边又不愿奋斗进取,于是一辈子就在琐碎的牢骚中度过,也没有看到生活中细小的美好,直到生命的尽头都得不到圆满。

在我看来,明确了想要的生活,有了奋斗的目标,你就不会再是行尸走肉的活着。不保证每天都可以激情满满,但至少每天都能和自己想要的生活与奋斗的目标更近一点,生活与生命的意义就会更充实一点吧。

看完电影之后我很想和朋友聊一聊,但除了说出“敬畏天地与生命,人类的渺小,善言善行”这样苍白浅薄的语言,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当下的心情,想着还是书读少了,思考太少了,才陷入无法表达的困境。

也去过很多地方旅行,也希望通过旅行增长自己的阅历和见识,但看了《七十七天》之后,才觉得那些旅行没有沉淀出自己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喜欢去也去了好几个有信仰的国家与地区,尼泊尔、泰国、暹粒、西藏、青海...对佛教的了解依然肤浅,那些令人惊叹的风景在脑海中留下的印象,甚至不如电影画面来得深刻,让我不禁怀疑,我真的活着吗。

大概承载生命意义的载体并不是旅行,就如男主角所说:“放弃了穿越羌塘,心中反而释然,找到了与世界与自己和解的方式,改走昆仑山,走出荒原,回去过好每一天。”

旅行或许只是一种方式,一种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找寻自我的方式。但我以为,我们更多的应该是思考,思考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或者更多。

然后过好每一天。

生命是一条贯通的河流,一切皆是没有开始的复始。

——杨柳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