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年男人的感悟

2016-06-20  本文已影响0人  言恰如心

年轻的时候,我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新奇,总想把所有的人生镜头都投在外面,来获取别人眼里的光鲜。甚至未能察觉有一种平淡而又充实的味道,在我们周围萦绕多年。直到失去时,才懂得那是家的味道,是我们曾经一直想摆脱的枷锁或束缚。我开始慢慢学会拉回那广阔的全景镜头,将焦点聚在当下,调和身边的酸甜苦辣咸,体会那些妙不可言的味道。

提起酸,让我不由想起一个颇为烦恼的问题。“如果母亲和妻子同时掉在水里,你先去救谁”。虽然平日里不用苦恼类似这种捆绑感情的话题,甚至可以说是过着与话题颠倒过来的生活。我既享受着来自老母亲喋喋不休的关怀,又体验着妻子霸道而温柔的呵护。尽管这个类似玩笑的脑筋急转弯,已有相对中和且又讨好的答案——“谁的距离近就先救谁”。但也不能避免我在母亲和妻子间尴尬的立场。更何况事出的缘由大多不在我,而是她们的宝贝孙子/儿子。左右逢源虽好,但终究不能解决酝酿在语言和情绪里的酸味。

祖辈对孙辈的“溺爱”仿佛就是一个无法免疫的轮回,让两辈人腻在那种甜蜜里。祖辈总是尽力满足孙辈的愿望,我瞧着皮实的儿子,抱着满堆零食和玩具欢喜地跑进屋,还时不时回头对着气喘吁吁的爷爷喊着:“快点,快点”。心中就有种莫名的冲动。“爸你也真是,疼孙子也要有度。”“上次买的游戏机,已经把他惯得不像样子。”老爹瞪着我:“孩子还小,慢慢来嘛。你小时候比这还调皮,现在不一样也是正经青年。”到头来,我倒成了受训的人,真是啼笑皆非。只有私下里,狠狠管教儿子:“多用些功,不要只顾贪玩”。

在贫穷还是用眼望不穿的年代里,金饭碗总能让人茁生出羡慕的眼光。所以,你要么立志坚守,要么随众跟俗。但天下哪有愿意让儿女吃苦的父母。曾经的风云变幻,对我们这代人就像书里的故事,只能听听,却不能体会其中的磨难。但对于父母那一辈人却是烙在心里不能越过的坎。当年少气盛的我不愿一辈子就当个放羊倌,于是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来到这个陪伴我走过所有青春的矿业公司。然而那段时光,并不像父母预想的那么顺畅惬意,反倒艰苦异常。但我依旧感谢那段艰苦的岁月,庆幸自己把最好时光留给了煤矿,因为它教会了我人生最好的品质——勤劳,也带给我无尽的希望。如今的岗位,外人看来似乎很光鲜,但其实依然重担压身,不能放松,马虎,但至少苦乐是掺杂的。

电影《爱情麻辣烫》里的开篇语道尽了了爱情和生活的差异——恋爱是容易的,成家是困难的;相爱是容易的,相处是困难的;决定是容易的,可是等待是困难的。也道尽生活就是一锅麻辣烫的本质。因为辣的味道,让我和持有不同的观念的妻子总会因琐事打趣拌嘴,也会因所谓的面子而产生误解。积攒久了,就像锅里炸的辣椒飞溅起来,呛鼻难受,甚至是泪流满面。但总算心里的郁结被畅快淋漓的打开,倒也还算释然吧。偶尔和妻子开玩笑说起,我看,如果没有这辣,反倒品味不出我们生活的滋味了。妻子没好笑地说:辣过头了,还是会伤及脾胃的。

当然说起菜肴里的盐,让我不由想起文人苏轼的一句话来:“大抵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唯有坚韧不拔之志”。而生活里的咸正是对这句话做好的印证。咸没有酸的矫情,没有甜的腻味,没有苦的悲逝,没有辣的激烈。但却因有了生活细碎间的磨练,而让平淡有了持久的着味。然而大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对它的评价,只有在用其过度或缺少时,才知道它的不可或缺。就如老妈每天重复的刷锅洗碗,妻每天不厌其烦的抹桌拖地。直到有天,缺了自己平日里可口的饭菜,桌面落满灰尘,地板狼籍不堪时,我才体会那里有最为平凡,且又真挚的坚守。

现在的我更愿意调和身边的酸甜苦辣咸,我明白家的味道,不在于你喜欢哪种口味,而在于那种味道让你明白了什么。现在的我不再困惑纠结于母亲和妻子间的酸味,反倒乐在其中,用儿子或丈夫的角色去享受她们给予我的爱;虽然老爸对孙子的疼爱,让我很是无奈,但至少欢乐是家里最需要的氛围,我无须打破这个氛围,只能尽力教会儿子学会付出爱;当然苦是我尝过的最重要的味道,我所有对快乐的理解都是来自于它的衬托;而辣则让我明白,火冒三丈,怒气冲天,只是无谓的宣泄,要学会平复自己的心情。对于咸,我更多的则是懂得观察那些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韧劲与付出在细微处的情感。

当然生活里的味道不是单一的,是调和在一起的。当这些味道真真切切融入我心底时,我知道我找到了世间最为珍视的情感,尝到最为平淡且充实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也是幸福的味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